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分中央和分支动脉阻塞,发病与血管壁改变、血液成分改变、血管痉挛有关,中央动脉阻塞有视力骤降等表现,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一,可通过眼底检查等诊断,需尽快降眼压等治疗,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等预防
一、定义与分类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由于视网膜动脉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的一种眼科急症。可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的阻塞,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则是视网膜动脉的某一分支发生阻塞。
二、发病原因
1.血管壁改变:如动脉硬化,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易形成血栓导致阻塞。老年人由于血管退行性变,发生动脉硬化的概率较高,因此视网膜动脉阻塞在老年人中相对多见。
2.血液成分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疾病,可使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阻塞动脉。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血液成分异常,增加发病风险。
3.血管痉挛:情绪激动、外伤、寒冷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痉挛,导致血管阻塞。例如,一些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或情绪剧烈波动时,可能诱发视网膜动脉阻塞。
三、临床表现
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力骤降:多数患者视力突然严重下降,甚至仅存光感或无光感。这是因为视网膜完全缺血后,视网膜功能迅速丧失。
眼底表现:视网膜动脉变细,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水肿,黄斑区呈樱桃红色,这是由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循环未受影响,相对正常的脉络膜颜色透过薄的视网膜显现出来。
2.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视力下降程度不一:取决于阻塞的分支动脉范围及程度,部分患者视力下降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
眼底表现:阻塞的分支动脉变细,相应供血区域的视网膜出现水肿、苍白,若累及黄斑区,可出现黄斑区水肿等改变。
四、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视网膜动脉的情况以及视网膜的水肿、缺血等表现,是初步诊断的重要方法。
2.视网膜血管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动脉的阻塞部位、范围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五、治疗原则
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急症,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
1.降低眼压:可通过按摩眼球、前房穿刺等方法降低眼压,使视网膜动脉管径扩张,促进血液灌注。
2.扩张血管:使用血管扩张剂,如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等,扩张视网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3.吸氧:增加视网膜的氧供应,缓解缺血缺氧状态。
六、预后情况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预后与阻塞的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如果阻塞时间较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部分患者视力可能有所恢复;如果阻塞时间较长,视网膜缺血严重,预后往往较差,视力恢复困难。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血管条件较差,预后可能相对更差一些。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若基础疾病控制不佳,也会影响预后。
七、预防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等,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降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发病风险。
2.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合理体重。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或情绪剧烈波动,减少血管痉挛的诱发因素。
3.定期眼部检查: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