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怎么治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不同注意事项及长期卧床并发症)、腰背肌锻炼(不同人群锻炼需注意调整)和支具外固定(不同人群使用支具需注意相关情况);手术治疗有相应指征(不同年龄患者指征把握不同),常见手术方式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手术有优点但也有并发症风险,特殊人群手术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轻度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措施。一般需要严格卧硬板床,平卧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促进骨折复位。卧床时间根据骨折程度而定,通常需要6-8周,但需注意长期卧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对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需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活动肢体等。例如,研究表明,合理的卧床休息配合适当的康复措施,可使大部分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获得较好的恢复。
不同年龄患者卧床休息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生长发育较快,卧床期间需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卧床时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同时要鼓励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预防肺部感染。
2.腰背肌锻炼:
在骨折恢复的中后期,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小飞燕等。腰背肌锻炼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后遗症。一般在骨折后2-3周开始逐步进行,循序渐进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例如,有研究显示,坚持腰背肌锻炼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腰部功能恢复更好,疼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对于女性患者,腰背肌锻炼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有既往腰椎病史的患者,锻炼前需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3.支具外固定:
可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具进行外固定,如胸腰椎支具。支具外固定可以限制脊柱的活动,减少骨折部位的受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一般适用于压缩程度较轻、脊柱稳定性尚好的患者。佩戴支具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支具的位置正确,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支具的固定效果。
儿童患者由于骨骼仍在发育,使用支具时要考虑支具对骨骼生长的影响,选择合适型号的支具,并密切观察骨骼发育情况;老年患者佩戴支具时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支具压迫皮肤引起损伤。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超过1/3、伴有神经损伤症状、脊柱不稳定(如椎体骨折合并脱位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影像学检查显示椎体压缩严重,影响脊柱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或者患者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损伤表现时,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指征把握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即使压缩程度未达1/3,但如果影响脊柱生长发育且有神经损伤等情况也需考虑手术;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和获益,谨慎选择手术。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等。PVP主要是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PKP除了注入骨水泥外,还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骨水泥渗漏等。
对于特殊人群,如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儿童患者手术时要考虑其骨骼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材料,尽量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