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后如何做康复锻炼
骨折康复锻炼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有手指屈伸、腕关节静力性活动;中期有腕关节主动、前臂旋转活动;后期有力量训练(握力、腕关节抗阻)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锻炼要循序渐进,密切观察情况,个体化制定方案。
一、早期康复锻炼(骨折后1-2周)
1.手指屈伸活动
骨折后早期可进行简单的手指屈伸动作,通过主动收缩和放松手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例如,可缓慢地将手指完全伸直,然后再缓慢弯曲,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是因为手指的活动能刺激手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同时维持手指关节的活动度,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后手部整体功能的维持有重要意义,无论年龄大小,只要骨折稳定都可进行。
2.腕关节静力性活动
在骨折早期,可进行腕关节的静力性活动,即保持腕关节在中立位,然后通过肌肉等长收缩来锻炼。比如,用力握紧拳头,同时收缩腕部的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这种活动可以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的情况下,维持腕部肌肉的力量,避免肌肉萎缩,对于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适用,只要骨折固定良好即可进行。
二、中期康复锻炼(骨折后2-6周)
1.腕关节主动活动
当骨折处有一定的稳定性后,可开始进行腕关节的主动活动。包括腕关节的屈伸、尺偏和桡偏。屈伸活动时,缓慢将手腕向上抬起(背伸)至最大程度,然后向下弯曲(掌屈)至最大程度,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尺偏是将手腕向小指一侧倾斜,桡偏是向大拇指一侧倾斜,同样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逐步恢复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患者,都需要逐步恢复腕关节的正常活动度以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
2.前臂旋转活动
进行前臂的旋转活动,包括旋前和旋后。旋前是将手掌向下转动,旋后是将手掌向上转动。可坐在椅子上,上臂固定,forearm(前臂)缓慢进行旋转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前臂旋转活动有助于恢复前臂的整体功能,对于年龄较大或较小的患者,需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幅度,以确保安全,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
三、后期康复锻炼(骨折后6周以上)
1.力量训练
握力训练:可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每次握力训练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每天3-4组。通过握力训练可以增强手部和腕部的肌肉力量,对于不同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增强力量有助于恢复日常生活中的抓握、持物等功能。
腕关节抗阻训练:可以使用弹力带进行腕关节的抗阻训练。例如,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手握弹力带另一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尺偏、桡偏抗阻活动。如进行腕关节背伸抗阻时,手持弹力带,向手背方向用力拉伸弹力带进行抗阻,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抗阻训练可以进一步强化腕部肌肉力量,促进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如穿衣、洗漱、拿筷子等动作训练。通过这些训练使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有不同生活病史的患者,如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血糖变化对康复的影响,同时要确保训练动作的正确性以避免再次损伤。
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的情况,如有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锻炼并就医。同时,康复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骨折愈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需个体化制定康复锻炼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