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怎么办
糖尿病眼病需早期筛查,确诊后每年检查,特殊人群更密切;分为非增殖性和增殖性,分别有病变特点与处理措施;生活方式中血糖、血压、血脂需控制,要戒烟限酒;患者易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及家属应给予心理关怀。
一、糖尿病眼病的早期筛查
1.筛查频率: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检查。对于病程较长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如每3-6个月一次。这是因为高血糖会逐渐损害视网膜血管,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及时干预。例如,长期高血糖环境下,视网膜微血管会发生渗漏、闭塞等病变,通过定期筛查能在病变初期察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孕期应密切监测眼部情况,因为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糖尿病眼病的发展。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可能较长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变化可能更隐匿,需要更细致的眼部检查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二、糖尿病眼病的分类及相应处理
1.非增殖性糖尿病眼病
病变特点: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等。此时视网膜血管功能开始出现异常,但尚未形成新生血管等增殖性改变。
处理措施:首要的是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具体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因为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眼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可根据情况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辅助治疗,但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选择合适药物。
2.增殖性糖尿病眼病
病变特点:会出现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新生血管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影响视力。
处理措施:对于出现新生血管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通过激光封闭新生血管,减少出血风险。如果发生严重玻璃体出血且长期不吸收或出现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割术等,但手术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三、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眼病的影响及干预
1.血糖控制: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眼病的核心。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计划,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如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等。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2.血压和血脂管理: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重糖尿病眼病的病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一般情况),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同时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g。对于血脂,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或1.8mmol/L以下(合并心血管疾病),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和必要时的降脂药物治疗来管理血脂。
3.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加重视网膜缺血缺氧,增加糖尿病眼病的发生风险和病情进展速度,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过量饮酒也会对血管等产生不良影响,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四、糖尿病眼病患者的心理关怀
1.心理影响:糖尿病眼病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例如,患者可能担心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对未来失去信心等。
2.干预措施: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可以通过讲解疾病的可治性、成功案例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营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例如,组织糖尿病患者眼部健康小组,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心理感受,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