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什么意思
龋齿也叫蛀牙、虫牙,是多种因素致牙齿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病因包括细菌、饮食、宿主、时间因素;临床表现有颜色、质地、形态改变;预防需维护口腔卫生、控制饮食、定期检查;治疗有充填治疗、嵌体修复等,不同人群应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口腔健康。
一、病因
1.细菌因素:主要的致龋菌有变形链球菌等。这些细菌会利用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长期作用于牙齿,使牙齿硬组织脱矿。例如,当口腔内残留糖分,变形链球菌会分解糖分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酸性物质持续作用于牙齿表面,就会逐渐破坏牙齿结构。
2.饮食因素:富含糖类的食物是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比如经常食用糖果、蛋糕、甜饮料等,会为致龋菌提供充足的糖分来源,增加龋齿发生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结构不同,儿童若过多摄入含糖零食和饮料,更容易患龋齿;成年人长期高糖饮食也会增加患龋齿的可能性。
3.宿主因素:牙齿的形态、结构、矿化程度等自身因素与龋齿发生有关。如果牙齿窝沟深、排列不整齐等,就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利于细菌滋生,增加患龋齿风险。而且不同年龄段牙齿的发育情况不同,儿童乳牙矿化程度相对较低,比恒牙更容易患龋齿。
4.时间因素:龋齿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细菌对牙齿硬组织的破坏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好,细菌持续作用于牙齿,经过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才会逐渐形成明显的龋齿损害。
二、临床表现
1.颜色改变:初期牙齿表面可能出现白垩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病变部位会逐渐变成棕色或黑色。例如,牙齿窝沟处原本的白色健康牙釉质区域,颜色逐渐加深。
2.质地改变:牙齿硬组织会变得粗糙,进而发生缺损。早期可能只是牙齿表面的微小缺损,随着病情加重,缺损会越来越大,严重时可形成较大的龋洞。
3.形态改变:牙齿原本的正常形态遭到破坏,出现龋洞,龋洞的大小和深度会不断变化。儿童乳牙发生龋齿时,由于乳牙牙体组织较薄,龋洞发展速度可能比恒牙更快。
三、预防措施
1.口腔卫生维护
刷牙: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够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不同年龄的人群刷牙方法需要正确指导,儿童刷牙需要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刷牙效果。
使用牙线:对于牙齿邻面的菌斑,牙线是很好的清除工具。成年人可以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儿童在牙齿排列整齐后也可在家长帮助下使用牙线。
2.饮食控制
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儿童,要控制糖果、甜饮料等的食用量。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纤维性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饮食结构调整需要特别关注,避免过度喂养高糖食物。
3.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儿童每半年、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口腔检查的间隔和重点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等问题,更要注重口腔检查。
四、治疗方法
1.充填治疗:这是治疗龋齿最常用的方法。医生会去除龋坏的牙体组织,然后用充填材料填充龋洞,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充填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和适用性,儿童乳牙可能会选择一些相对容易操作且对牙髓刺激较小的充填材料。
2.嵌体修复:当龋齿较严重,龋洞较大时,可能会采用嵌体修复。嵌体是根据牙齿龋洞的形态定制的修复体,能够较好地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
龋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口腔疾病,通过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尤其是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龋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