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卵巢早衰和卵巢功能减退
卵巢早衰是女性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表现为月经异常等,发病机制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多因素有关,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是影响因素;卵巢功能减退是更宽泛概念,指卵巢功能进行性下降,诊断依据多,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也有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及相关病史均会影响其功能。
一、卵巢早衰
1.定义: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如闭经、月经稀发等)、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卵泡刺激素FSH>25U/L)、雌激素水平降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因素(如放疗、化疗)、环境因素等有关。遗传方面,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卵巢早衰的发生风险;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紊乱可攻击卵巢组织导致功能减退;医源性因素中,放疗、化疗会损伤卵巢的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影响卵巢功能;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也可能对卵巢造成损害。
2.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内的卵泡数量逐渐减少,质量下降,40岁之前卵巢功能就出现衰竭的情况即为卵巢早衰,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年龄越大,卵巢功能本身有自然衰退趋势,而卵巢早衰则是提前出现了这种功能衰竭现象。对于有家族卵巢早衰遗传史的女性,可能在相对更年轻的年龄就面临卵巢早衰风险,需更密切关注自身月经及相关激素变化。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过度节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卵巢功能。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进而影响卵巢激素的分泌;过度节食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吸烟和酗酒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或间接损害卵巢组织细胞,增加卵巢早衰发生几率。
4.病史影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卵巢组织的风险增加,易引发卵巢早衰;有盆腔手术史,尤其是涉及卵巢周围组织手术的患者,可能因手术损伤卵巢血供或直接破坏卵巢结构导致卵巢功能减退。
二、卵巢功能减退
1.定义:卵巢功能减退(DOR)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指卵巢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的状态,包括卵泡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以及激素分泌异常等,可发生在40岁之前或之后。其诊断主要依据年龄、月经情况、激素水平(FSH、雌激素等)及卵巢储备功能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降低等)。AMH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若AMH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FSH水平在卵巢功能减退时会逐渐升高,但早期可能还未达到卵巢早衰的诊断标准。
2.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功能自然减退是普遍现象,35岁后卵巢功能开始逐渐下降,表现为卵泡募集减少、卵子质量下降等。对于年龄较大且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会降低受孕几率,增加流产风险等。而对于年轻女性,若存在遗传因素或其他致病因素,也可能出现卵巢功能提前减退情况。
3.生活方式影响:同样,不良生活方式如上述提到的熬夜、节食、吸烟、酗酒等对卵巢功能减退均有促进作用。例如长期节食导致营养不良,会使卵巢缺乏足够营养物质支持其正常功能维持,加速卵巢功能减退进程;吸烟酗酒等行为产生的有害物质持续损害卵巢细胞,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和生殖功能。
4.病史影响:有盆腔感染病史的患者,如盆腔炎,炎症可能波及卵巢,导致卵巢组织损伤,影响其功能;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曾有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内膜受损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调节,进而影响卵巢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