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包括良性和恶性及其他少见病因。良性病因有萎缩性阴道炎(雌激素水平降低致阴道黏膜受侵出血,伴分泌物增多等)、子宫内膜息肉(激素变化致息肉脆弱出血,多为不规则少量出血)、子宫黏膜下肌瘤(肌瘤向宫腔生长致绝经后出血,伴既往肌瘤表现延续);恶性病因有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刺激等致癌细胞浸润出血,伴阴道排液)、宫颈癌(HPV感染致癌组织侵犯血管出血,早期接触性出血后期不规则出血,伴分泌物异常)、卵巢癌(遗传等因素致侵犯血管出血,相对少见,伴腹胀等);其他少见病因有全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致阴道出血,伴血液系统疾病表现)、外源性激素影响(不恰当用雌激素致子宫内膜增生出血,停药可改善)。
一、良性病因
1.萎缩性阴道炎
发生机制: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导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多见于50-60岁左右绝经后的女性,与雌激素水平下降直接相关。
相关表现:除阴道出血外,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热感等症状。
2.子宫内膜息肉
发生机制: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息肉,绝经后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促使息肉形成,息肉组织较脆弱,容易出现出血情况。任何年龄段绝经后女性都可能发生,但与体内激素环境改变有关。
相关表现: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其他不适症状。
3.子宫黏膜下肌瘤
发生机制:子宫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称为黏膜下肌瘤,绝经后肌瘤可能不会萎缩,其表面的内膜血供丰富,容易发生出血。多见于有子宫肌瘤病史,绝经后肌瘤未完全退化的女性。
相关表现: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可伴有月经周期紊乱等既往肌瘤相关表现的延续。
二、恶性病因
1.子宫内膜癌
发生机制: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癌细胞浸润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出血。好发于50-70岁左右绝经后的女性,肥胖、有家族肿瘤史等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相关表现: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量一般不多,还可能伴有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有异味等。
2.宫颈癌
发生机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女性宫颈上皮在病毒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恶变,癌组织侵犯血管导致出血。多见于有HPV感染史、性生活紊乱等情况的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相关表现:早期可能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后期可出现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同时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或血性,有腥臭味等。
3.卵巢癌
发生机制:卵巢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当卵巢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侵犯周围组织血管等导致出血,血液可能经阴道流出。任何绝经后女性都有发病可能,但有家族卵巢癌史等人群风险较高。
相关表现:绝经后阴道出血相对较少见,但可能伴有腹胀、腹部肿块、消瘦等其他表现。
三、其他少见病因
1.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阴道出血。这类疾病在绝经后女性中也可能发生,与患者本身血液系统的异常状态有关。
相关表现:除阴道出血外,还会有相应血液系统疾病的表现,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
2.外源性激素影响
发生机制:绝经后女性如果不恰当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出血。常见于自行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药物的女性。
相关表现: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停药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