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根据患者情况注意不同人群护理)和牵引治疗(依患者调整重量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伴有神经损伤等情况,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创伤大)和微创手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治疗分早期(腰背肌等长收缩练习)、中期(增加主动收缩及直腿抬高练习)、后期(适度有氧运动等个性化训练)。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对于稳定性腰椎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一般需严格卧硬板床,时间通常为6-12周,具体时长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卧床期间的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因为儿童皮肤相对娇嫩,长期卧床受压易出现皮肤问题;老年人卧床还需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指导老年人进行深呼吸及下肢肌肉收缩舒张练习。
2.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等方式,通过牵引力量使腰椎间隙增大,减轻椎间盘对骨折部位的压力,缓解疼痛。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情况调整,通常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每日牵引1-2次,每次30-60分钟。对于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者可适当调整牵引参数,但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老年患者牵引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牵引过度导致不适加重。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不稳定(如爆裂性骨折等)、脊柱后凸畸形大于30°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对于有神经受压表现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的患者,手术解除神经压迫是关键。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显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使用内固定装置(如椎弓根螺钉系统等)固定骨折椎体,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这种手术方式能较好地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于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手术较好的情况下可选择此术式;老年患者则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
微创手术:如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通过穿刺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材料,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骨折不稳定等情况可能不适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此类手术的主要适用人群,因其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相对常见,微创手术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可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腰背肌等长收缩练习,即患者在卧位时用力收缩腰背肌肉,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日3-4组,每组10-15次。对于儿童患者,康复练习需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老年患者进行腰背肌练习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或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愈合进展,可逐渐增加腰背肌的主动收缩练习,如仰卧位挺腹练习等。同时可进行直腿抬高练习,预防神经根粘连,每次抬高30°-40°,保持5-10秒后放下,每日3-4组,每组10-15次。不同年龄患者在康复练习时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练习强度,儿童要注重安全性和适当性,老年患者要关注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逐步恢复。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走等,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同时可进行平衡训练和核心肌群强化训练,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和身体的平衡能力。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后期康复要结合其日常生活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儿童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老年患者要注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防止再次跌倒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