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增生的治疗
牙龈增生的处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口腔卫生不良致牙龈增生需牙周基础治疗;可局部用药物辅助改善;增生明显经治不佳可考虑牙龈切除术;药物性或系统性疾病伴发牙龈增生需分别处理相关药物或原发病;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督促口腔卫生、治疗配合及避免用致药物性牙龈增生药物,老年人要评估全身状况选择治疗方式,妊娠期女性要重口腔卫生、谨慎手术及说明注意事项
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口腔卫生不良所致牙龈增生:对于因口腔卫生较差,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起的牙龈增生,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方法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这是因为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会持续引发炎症和增生,清除后可使牙龈炎症逐渐消退,部分患者增生的牙龈可恢复正常。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进行牙周治疗时,操作需根据其口腔具体情况适度调整,比如儿童患者口腔操作更需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二、药物治疗
1.局部药物使用:可使用过氧化氢液等局部冲洗,以起到清洁、杀菌作用,辅助改善牙龈炎症状况。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药物误吸等情况发生。
三、手术治疗
1.牙龈切除术:如果牙龈增生明显,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牙龈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增生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正常的生理外形。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综合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比如老年患者若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四、系统疾病相关牙龈增生的处理
1.药物性牙龈增生:若牙龈增生是由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引起,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与相关科室协作,尝试更换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但更换药物需非常谨慎,因为可能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的患者更换药物的风险和收益需全面权衡,比如儿童患者更换抗癫痫药物需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和癫痫控制的影响。
2.系统性疾病伴发牙龈增生:对于由系统性疾病伴发的牙龈增生,如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相关的牙龈增生,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在牙龈增生的局部处理上要更加谨慎,操作过程中需注意预防出血等并发症,因为此类患者往往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不同年龄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及牙龈局部处理方式会因年龄特点而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原发病治疗的同时牙龈局部处理要更注重安全和对其未来口腔发育的影响。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龈增生时,家长要督促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可能口腔卫生维护不佳,更容易因局部刺激导致牙龈增生加重。同时,儿童在进行任何治疗操作时都需家长充分配合,安抚儿童情绪,确保治疗顺利进行,且要避免儿童过早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如无特殊必要,尽量不使用相关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牙龈增生时,要注意全身健康状况的评估,因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在治疗牙龈增生时需综合考虑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优先考虑对全身影响较小的方式,如能通过改善口腔卫生等非手术方法缓解的,尽量先采用非手术方法,若需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并做好术前准备。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牙龈增生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因为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在治疗上要谨慎,尽量避免在妊娠期进行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可在分娩后根据牙龈增生情况再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同时要向患者说明妊娠期牙龈增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使其理解并配合口腔护理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