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息肉怎么治疗
牙龈息肉是患牙邻面龋洞致牙龈乳头增生形成,治疗包括手术切除(依适应证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操作)和龋病治疗(充填或根管治疗),术后要注重口腔卫生和饮食护理,预防需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龋病及纠正不良习惯
一、牙龈息肉的定义及成因
牙龈息肉是患牙邻面出现龋洞时,牙龈乳头向龋洞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物体。多因长期食物嵌塞、龋病未及时治疗等导致牙龈组织异常增生所致。
二、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
适应证:当牙龈息肉较大,影响咀嚼或口腔卫生维护时。对于因龋洞引起的牙龈息肉,一般需先去除龋坏组织,然后切除牙龈息肉。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使用手术器械将息肉完整切除。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保留健康的牙龈组织。例如,有研究表明,通过手术切除牙龈息肉并处理龋坏牙体后,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牙龈健康状况能得到明显改善。
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安抚其情绪,确保手术在无痛且配合的状态下进行,术后要告知家长注意儿童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防止刺激手术部位。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前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2.龋病的治疗
充填治疗:如果龋洞较浅,可去除龋洞内的腐质后,用合适的充填材料进行充填。对于较深的龋洞,可能需要先进行垫底等处理再充填。例如,对于中龋,去除腐质后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等材料充填,能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从根源上解决牙龈息肉形成的因素,因为龋病是导致牙龈息肉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年龄患者的龋病治疗有所差异,儿童龋病治疗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充填材料,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老年患者龋病治疗要考虑牙齿的磨损情况和口腔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以保证充填体的持久性能。
根管治疗:若龋病已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首先开髓引流,缓解疼痛,然后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经过根管预备、消毒后,再进行根管充填。根管治疗可以保留患牙,避免牙齿拔除,对于有牙龈息肉的患牙,根管治疗是重要的后续处理步骤。在儿童根管治疗中,要注意儿童牙髓的特点,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等;老年患者根管治疗要考虑根管的弯曲程度等因素,可能需要借助根管显微镜等设备提高治疗效果。
三、术后护理及预防
1.术后护理
口腔卫生:术后要保持口腔清洁,建议使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饭后及时漱口,可使用含漱液辅助清洁,如氯己定含漱液,能有效减少口腔细菌,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不同年龄人群口腔卫生维护方式有差异,儿童需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口腔清洁;老年患者若有行动不便等情况,家属要协助其做好口腔卫生护理。
饮食注意:术后短期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过黏的食物,以免刺激手术部位。例如,术后1-2天可进食温凉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粥、鸡蛋羹等,随着伤口愈合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避免损伤手术区域。
2.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一般建议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及时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预防龋病和牙龈息肉的发生。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口腔清洁频率和方法,如吸烟者要更加注意口腔清洁,因为吸烟会增加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及时治疗龋病:一旦发现牙齿有龋坏,要及时就医治疗,不要拖延。因为龋病若不及时处理,会逐渐发展,不仅可能导致牙龈息肉形成,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牙髓病、根尖周病等。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牙齿的健康状况,发现龋坏及时带孩子就诊;对于有口腔不良习惯的人群,如咬唇、咬笔等,要及时纠正,减少对牙齿的不良刺激,预防龋病和牙龈息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