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和弱视的区别是什么
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屈光状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不同年龄段正常远视范围不同,中高度远视会致视力减退;弱视是视觉发育关键期因异常视觉经验致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且眼部无器质性病变,有相应视力表现;屈光状态检查中远视需验光,弱视需视功能检查;治疗上远视轻度生理性可不治,中高度需戴凸透镜矫正,弱视要去除病因并进行遮盖、精细目力、视觉刺激等训练,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相对越好。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儿童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眼轴较短,多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病理性远视可能与遗传、眼部疾病等因素有关,比如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等可导致眼轴过短,从而引起远视。不同年龄段正常远视范围不同,新生儿眼轴较短,通常有+2.5D~+3.0D的生理性远视,3岁儿童一般有+2.0D左右的远视,6岁儿童一般有+1.5D左右的远视,12岁左右正视化后一般无明显远视。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由于异常的视觉经验(如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例如,当儿童一只眼睛存在高度远视,另一只眼睛视力正常时,由于视物不清,大脑会更多地使用视力正常的眼睛,而长期不用的远视眼就会导致弱视;单眼斜视时,双眼看到的图像不能融合,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传入,从而引发弱视;形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等,会使光线无法正常进入眼内刺激视网膜,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
二、视力表现
远视:轻度远视可能没有明显视力下降,中高度远视会出现视力减退,看远和看近都不清楚。比如一个6岁儿童有+3.0D的远视,可能看远处物体和近处书本上的字都比较模糊,但通过自身调节可能会有一定改善。
弱视:主要表现为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视力,且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例如3岁儿童正常视力下限是0.5,如果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均低于0.5则可能存在弱视;4-5岁儿童正常视力下限是0.6,若低于此值需考虑弱视可能;6岁及以上儿童正常视力下限是0.7,低于0.7要排查弱视。而且弱视眼往往还可能伴有立体视觉异常等情况。
三、屈光状态检查
远视:通过验光检查可明确远视度数,散瞳验光能准确获取儿童的屈光状态,因为儿童眼睛的调节力较强,散瞳可以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的影响,得到真实的屈光度数。例如用综合验光仪进行散瞳验光后,能精准测出远视的具体度数,如+2.0D、+4.0D等。
弱视:除了验光检查屈光状态外,还需要进行视功能检查,如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重点是评估视网膜功能和视皮层的发育情况。比如可以通过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来了解视皮层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情况,辅助诊断弱视。
四、治疗与干预
远视:轻度生理性远视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中高度远视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如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等,通过佩戴眼镜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促进视觉发育。对于儿童,需要根据验光结果及时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并定期调整眼镜度数,因为儿童眼球还在不断发育,远视度数可能会变化。
弱视:关键是去除引起弱视的病因,如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等,然后进行弱视训练,如遮盖疗法(遮盖视力好的眼睛,强迫使用弱视眼)、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子、描图等)、视觉刺激疗法(使用弱视治疗仪进行训练)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视力、屈光状态等,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弱视训练的方法和强度也有所不同,年龄越小,治疗效果相对越好,因为视觉发育关键期是0-12岁,其中0-6岁是黄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