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增生是什么原因
牙龈增生由多种因素导致,药物因素中钙通道阻滞剂可致牙龈增生,发生率因药和个体有别,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口腔局部刺激因素里菌斑微生物会因口腔卫生差等致牙龈增生,牙石会因堆积和有牙周病史加重牙龈炎症与增生;系统性疾病相关的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常染色体遗传致牙龈弥漫纤维增生,白血病则因白细胞浸润和感染致牙龈增生且与病史相关。
一、药物因素导致的牙龈增生
(一)钙通道阻滞剂
1.相关药物及作用机制:常见的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等,从而导致牙龈增生。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的患者中,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可达一定比例,一般在10%-50%左右,具体发生率因药物种类、个体差异等因素有所不同。
2.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钙通道阻滞剂导致牙龈增生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并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倾向,各年龄段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不过一般中老年患者相对更易关注到牙龈的变化情况。
二、口腔局部刺激因素引发的牙龈增生
(一)菌斑微生物
1.作用机制:口腔中的菌斑微生物长期堆积,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在原本就有牙龈增生潜在因素或者本身牙龈较为敏感的情况下,更容易促使牙龈增生进一步发展。例如,牙龈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菌斑持续刺激就可能导致牙龈组织的纤维性增生等改变。
2.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群,如不按时刷牙、漱口的人,菌斑更容易堆积,从而增加了因菌斑微生物导致牙龈增生的风险。不良的生活方式,像长期吸烟等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微环境,使得菌斑更容易附着,加重对牙龈的刺激。
(二)牙石
1.相关情况: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它比菌斑更粗糙,会持续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的炎症和增生。牙石的存在会破坏牙龈与牙齿的正常附着关系,导致牙龈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重,进而出现牙龈增生的表现。一般来说,有牙石堆积的部位更容易发生牙龈增生,而且牙石形成速度快的人群,牙龈增生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2.与病史的关系:有牙周病史的患者,本身牙龈就处于相对脆弱和易受刺激的状态,若同时存在牙石,就会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和增生情况,病史越长、牙周炎症越严重的患者,牙龈增生的风险往往越大。
三、系统性疾病相关的牙龈增生
(一)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1.疾病特点: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组织的弥漫性纤维性增生。其发病机制与基因异常有关,导致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患者从幼年时期就可能开始出现牙龈增生的表现,随着年龄增长,牙龈增生会逐渐加重,可累及全口牙龈,严重时会影响咀嚼、说话等功能。
2.与年龄、遗传因素的关系:由于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是关键诱因,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明显增高。从年龄角度看,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可能显现出牙龈增生的症状,并且会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进展。
(二)白血病
1.发病机制: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的白细胞在牙龈组织中浸润,会导致牙龈增生。同时,白血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口腔感染,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和增生情况。研究发现,约有20%-40%的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牙龈增生的症状,尤其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相对更易发生。
2.与病史的关系:有白血病病史的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牙龈增生是其口腔表现的常见症状之一,需要结合白血病的治疗情况以及病情控制状况来综合判断牙龈增生的程度和处理方式,而且白血病患者本身的全身状况会影响牙龈增生的治疗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