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该怎么治疗
骶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包括卧床休息、止痛治疗、康复锻炼;手术治疗适用于有明显移位等情况,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术后护理包括伤口、神经功能监测和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要求。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骶骨骨折、稳定性骨折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常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承受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此时保守治疗更为合适。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床6-8周,减少骨折部位的受力,促进骨折愈合。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骨折部位受到压迫或扭曲。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快,卧床休息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定时为儿童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止痛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止痛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心理安抚等。
康复锻炼:在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一般骨折后2-3周),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康复锻炼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强度和难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锻炼的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劳累。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有明显移位的骶骨骨折:如骨折块压迫神经组织,导致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等情况,需要手术复位骨折块,解除神经压迫。
开放性骶骨骨折: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手术清创,修复损伤组织。
伴有骨盆不稳定的骶骨骨折:骨盆不稳定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预后,需要手术固定以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身体恢复能力较强,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这种手术方式能够较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相对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创伤较小,通过小切口插入固定器械进行骨折固定。但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精确的操作来保证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效果。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1.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密切观察手术切口的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避免搔抓等导致切口污染。
神经功能监测:对于因骨折压迫神经而行手术的患者,要密切监测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并发症预防:术后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用下肢气压治疗、早期康复锻炼等方法。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要更加注重并发症的预防,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儿童患者在术后护理中要注意保证营养供应,促进身体恢复。
2.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术后早期(一般术后1-2周)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和关节活动度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儿童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时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期康复:术后2-3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如进行行走训练等。此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计划,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行走训练的进度和强度有所不同。
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一般术后3-6个月),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等方面的训练,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