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为什么会得宫颈炎
宫颈炎的病因主要包括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年轻女性易感染;内源性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因阴道菌群失调、局部防御功能破坏引发感染)、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分娩、流产、宫腔手术操作可能损伤宫颈并增加感染风险)、化学物质刺激(过度阴道冲洗破坏微生态环境、不合格或使用不当的阴道栓剂等刺激宫颈黏膜)、阴道菌群紊乱(长期用抗生素致菌群失衡、激素水平变化如绝经后局部抵抗力下降易感染);不同年龄段和生活方式女性预防要采取不同措施,年轻女性注重性生活和经期卫生,有分娩流产史者做好产后护理复查,绝经后女性可适当补充雌激素,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病原体感染
1.性传播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是引起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由性接触传播。年轻女性性生活较为活跃,其宫颈上皮为柱状上皮,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这两种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例如患者若有多个性伴侣、不固定性伴侣或者性生活时未采取保护措施,感染此类病原体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内源性病原体:部分宫颈炎是由阴道内的菌群失调导致的内源性病原体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正常情况下这些菌群在阴道内处于平衡状态,但当女性局部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如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护垫,或者过度冲洗阴道等,破坏了阴道内的微生态环境,这些病原菌就可能大量繁殖并上行感染宫颈,引发炎症。
二、机械性刺激或损伤
1.分娩: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对宫颈造成不同程度的撕裂伤,为病原体的入侵创造了条件。有分娩史的女性,尤其是多次分娩的女性,宫颈受到损伤的机会增多,发生宫颈炎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而且产后女性身体较为虚弱,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若此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病原菌极易侵入宫颈引发炎症。
2.流产:无论是人工流产还是自然流产,手术操作或流产过程中都可能对宫颈造成损伤,引起宫颈黏膜的破坏。例如人工流产手术可能会使用器械扩张宫颈,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同时流产后女性的内分泌会发生变化,身体抵抗力下降,也为宫颈炎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手术操作:如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一些宫腔内手术,如果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或者术后护理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宫颈感染,进而引发宫颈炎。
三、化学物质刺激
1.阴道冲洗:有些女性为了保持阴道清洁或预防疾病,经常使用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这种过度冲洗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和正常的微生态环境,使阴道的自净能力下降,从而削弱宫颈的防御功能,增加宫颈炎的发病几率。
2.阴道栓剂或药膜:部分女性自行使用一些阴道栓剂或药膜进行治疗或保健。如果这些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对宫颈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四、阴道菌群紊乱
1.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正常有益菌的生长,导致菌群失衡。有益菌的数量减少,不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就可能导致病原体过度繁殖,引发宫颈炎。
2.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绝经后等不同生理阶段,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例如,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使外界病菌侵入宫颈引起炎症。
不同年龄段和生活方式的女性在预防宫颈炎方面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年轻女性要注意保持健康的性生活方式,避免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卫生巾,避免经期性生活。有分娩、流产经历的女性产后或流产后要注意休息,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复查。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提高局部抵抗力。若出现白带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