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什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肝脏疾病,多在妊娠中晚期发病,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主要特征,危害胎儿致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其病因与激素水平、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黄疸及其他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依靠症状、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并需鉴别诊断。对孕妇可致睡眠及凝血问题,对胎儿危害严重。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特殊人群中,孕妇要注意症状、定期产检;有家族史孕妇需早告知病史;要加强胎儿监护及新生儿护理。
一、定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肝脏疾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少数在妊娠中期发病,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二、病因
目前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激素水平:妊娠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些激素可能影响胆汁酸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胆汁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ICP。
2.遗传因素:ICP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孕妇的母亲或姐妹在妊娠期曾患ICP,那么该孕妇患ICP的风险会相对增加。
3.环境因素:ICP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差异,在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提示环境因素可能对其发病有一定影响。
三、临床表现
1.皮肤瘙痒:是ICP最主要的症状,通常始于手掌和脚掌,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蔓延,甚至可发展到面部,但一般极少累及黏膜。瘙痒程度不一,常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
2.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一般程度较轻,多在瘙痒发生后12周出现。
3.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四、诊断
1.症状:孕妇出现典型的皮肤瘙痒症状,尤其是在妊娠中晚期出现,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瘙痒。
2.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测定是诊断ICP的重要指标,当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特别是超过10μmol/L时,结合临床症状,可高度怀疑ICP。此外,还会检测肝功能,观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是否升高。
3.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和肝功能异常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
五、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ICP孕妇可能因瘙痒影响睡眠和休息,导致疲劳、焦虑等不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分娩时产后出血的风险。
2.对胎儿的影响:这是ICP最主要的危害。胆汁酸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缺氧、早产、羊水粪染、胎儿窘迫,甚至突然胎死宫内等严重不良后果。
六、治疗
1.一般治疗:孕妇应适当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同时,要加强胎儿监护,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胆汁酸水平,缓解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从而降低胎儿的风险。
3.适时终止妊娠:对于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佳或胎儿出现窘迫等情况时,医生会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后适时终止妊娠,以保障胎儿的安全。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在妊娠期间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若出现皮肤瘙痒等不适,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产检和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ICP。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和饮食。
2.有ICP家族史的孕妇:这类孕妇患ICP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妊娠早期就应告知医生家族病史,以便医生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和随访。
3.胎儿:由于ICP对胎儿的危害较大,孕妇在孕期要加强胎儿监护,一旦发现胎儿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娩后,要对新生儿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