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原位癌是什么意思
宫颈原位癌是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累及宫颈鳞状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无间质浸润的病变。其病因主要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以及性行为、分娩、吸烟、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症状多不明显,部分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诊断依靠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其中宫颈活检为金标准。治疗以手术为主,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可选择宫颈锥切术,无生育需求等情况可选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均需定期随访。特殊人群方面,年轻患者术后备孕及孕期需密切监测,老年患者治疗前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术后注意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及控制基础疾病。
一、宫颈原位癌的定义
宫颈原位癌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累及宫颈鳞状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无间质浸润。简单来说,就是癌细胞仅存在于宫颈黏膜上皮层内,还没有侵犯到更深层次的组织。
二、宫颈原位癌的病因
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这是宫颈原位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多项研究表明,超过90%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例如16、18型HPV,其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癌变。
2.性行为及分娩因素: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过早(<16岁)、早年分娩、多产等,使宫颈受到反复的创伤和感染,增加了宫颈原位癌的发病风险。
3.其他因素:长期吸烟、免疫功能低下(如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也与宫颈原位癌的发生相关。吸烟会降低局部免疫力,影响宫颈上皮细胞的代谢,促进癌变;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难以清除HPV感染,导致病毒持续存在引发病变。
三、宫颈原位癌的症状
1.多数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与正常宫颈外观无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可呈白色或血性,质地可能变得稀薄如水样或米泔样,伴有腥臭味。
2.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即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后,阴道出现少量点滴状出血或白带中混有血丝。
四、宫颈原位癌的诊断
1.宫颈细胞学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如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可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改变。若结果提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等异常,需进一步检查。
2.高危型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筛查的准确性。若高危型HPV阳性,尤其是16、18型阳性,需警惕宫颈病变。
3.阴道镜检查:当细胞学或HPV检测异常时,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表面血管形态、上皮结构等,对可疑部位进行定位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
4.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判断是否为宫颈原位癌。
五、宫颈原位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
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包括冷刀锥切和leep刀锥切,可切除病变组织,保留生育功能。但术后需密切随访,因为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全子宫切除术:对于无生育需求、年龄较大或病变累及范围广的患者,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以彻底切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2.术后随访: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术后都需定期随访。一般术后2年内,每36个月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和HPV检测,之后根据情况延长随访间隔。随访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或新生病变,以便及时处理。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轻有生育需求患者:选择宫颈锥切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备孕。孕期需密切监测宫颈情况,因为手术可能导致宫颈机能不全,增加早产、流产风险。产后也应定期复查,关注宫颈恢复及有无病变复发。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同时,因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利于术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