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有后遗症吗
撕脱性骨折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后遗症,通过及时规范治疗、早期康复锻炼可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及时规范治疗需准确复位,早期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情况进行。
一、可能出现的后遗症情况
1.关节活动受限
撕脱性骨折若治疗不当,如骨折复位不佳,可能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例如,手部的撕脱性骨折影响到手指关节,会使手指屈伸等活动受限。这是因为骨折断端的异常对位会阻碍关节正常的运动轨迹。从科学研究来看,骨折复位不良会破坏关节面的正常解剖结构,进而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对于儿童来说,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撕脱性骨折后若处理不当,对关节活动受限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的关节软骨等结构尚在发育中,骨折造成的对位不良可能会更严重地干扰关节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2.创伤性关节炎
当撕脱性骨折累及关节面时,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由于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会导致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改变。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撕脱性骨折患者如果关节面受损严重且未得到良好复位治疗,会逐渐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伴有摩擦音等。在不同年龄段中,成年人若撕脱性骨折后关节面恢复不佳,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退变会逐渐加重;对于青少年,其关节还在不断发育,撕脱性骨折累及关节面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发育进程,增加日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
3.肌肉萎缩
撕脱性骨折后,由于受伤部位需要长时间固定,相应部位的肌肉活动减少,容易发生肌肉萎缩。例如下肢的撕脱性骨折,长时间固定后腿部肌肉会逐渐萎缩,导致肌肉力量下降。这是因为肌肉长期缺乏有效的运动刺激,蛋白质分解增加而合成减少。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肌肉量和肌肉功能就相对较弱,撕脱性骨折后肌肉萎缩的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因为老年人的肌肉修复和代偿能力相对较差。而儿童在撕脱性骨折后,若固定时间较长,也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导致肌肉萎缩情况相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来说是异常的,需要及时进行康复锻炼来预防。
4.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部分撕脱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患者的全身状况等。例如,某些撕脱性骨折发生在血液供应相对较差的部位,就更容易出现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身体的代谢和修复能力受到影响,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会增加。而儿童的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撕脱性骨折伴有严重的损伤导致局部血液供应破坏严重,也可能出现延迟愈合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促进愈合。
二、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的措施
1.及时规范治疗
一旦发生撕脱性骨折,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的治疗。如对于骨折的复位要准确,尽量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于累及关节面的撕脱性骨折,要确保关节面的平整复位,这是预防后续关节相关后遗症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例如,对于一些较轻的撕脱性骨折可以采用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而对于骨折块较大、影响关节稳定的则可能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
2.早期康复锻炼
在骨折固定的早期阶段就应开始适当的康复锻炼。例如,对于上肢的撕脱性骨折,在固定的同时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锻炼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范围。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儿童进行康复锻炼非常重要,要注意锻炼的适度,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的再次损伤。而对于老年人,康复锻炼要更加轻柔缓慢,同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训练,以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活动受限等后遗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