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因有细菌、物理、化学因素,病理有牙髓充血、渗出、形成脓肿致压力增高引发剧痛,临床表现为剧烈自发、阵发性痛,夜间加重,温度刺激加剧等,诊断靠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治疗先应急开髓引流,后续根管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牙髓组织包含神经、血管等,当牙髓受到细菌等因素感染,炎症发展到化脓阶段时,就形成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二、病因
1.细菌感染:主要是来自牙体感染的细菌,如变形链球菌、放线菌等。细菌通过牙体的龋洞等途径侵入牙髓,引发炎症反应,随着炎症进展可发展为化脓性阶段。例如,长期不治疗的深龋,细菌容易侵入牙髓。
2.物理因素:过度的牙体预备产热、外伤等物理因素也可能导致牙髓损伤,进而引发炎症。比如,牙科治疗中使用高速手机备牙时产热过多,若冷却不充分,可能损伤牙髓,引发炎症。
3.化学因素:某些充填材料、酸蚀剂等化学物质刺激也可能影响牙髓。例如,不当使用酸蚀剂可能刺激牙髓,导致牙髓炎症反应。
三、病理改变
牙髓组织充血,随着炎症发展,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牙髓组织内形成脓肿。牙髓腔内压力不断增高,因为牙髓被坚硬的牙本质包围,压力无法缓解,会压迫牙髓神经,引起剧烈疼痛。
四、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疼痛非常剧烈,呈自发性、阵发性剧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患者常因疼痛难以入睡。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患者自己很难定位疼痛牙齿。疼痛发作时,患者难以忍受,有的患者会感觉疼痛呈搏动性跳痛。例如,有的患者在夜间睡眠中被牙痛惊醒,疼痛向半侧头面部放射。
2.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热刺激会使疼痛加剧,而冷刺激有时可暂时缓解疼痛。这是因为化脓期牙髓腔内压力高,热刺激使牙髓组织膨胀,压力进一步增高,疼痛加重;冷刺激使牙髓组织收缩,压力暂时降低,疼痛缓解。比如,患者用冷水漱口时,疼痛可能有所减轻,但随后热刺激又会使疼痛明显加重。
3.检查体征:患牙一般有深龋等牙体硬组织病变,或有近髓的修复体等。牙髓活力测试时,反应剧烈。叩诊患牙时,早期可能有不适,晚期可能出现轻度叩痛。
五、诊断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是否有牙痛病史,疼痛的发作特点,如是否为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是否夜间加重等。
2.临床检查:检查牙齿的龋坏情况、是否有近髓的修复体等,通过牙髓活力测试判断牙髓的状态,结合叩诊等检查综合判断。例如,发现患牙有深龋,牙髓活力测试反应强烈,且有典型的疼痛特点,可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六、治疗原则
1.应急处理:首先要缓解疼痛,通常采用开髓引流的方法。开髓后,牙髓腔内的压力得到释放,疼痛可立即缓解。
2.后续治疗:在应急处理后,根据患牙的具体情况进行根管治疗等进一步治疗。例如,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等步骤,以彻底消除感染,防止疾病复发。
七、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时,疼痛可能更为剧烈,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如哭闹、拒食等。在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度,可能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儿童的不适。
2.孕妇:孕妇患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时,治疗需谨慎。要考虑孕期的特殊性,在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上要权衡利弊。一般尽量选择在孕期相对安全的阶段进行必要的牙髓治疗,如开髓引流等应急处理,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3.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时,可能合并有全身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前要充分评估全身情况,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疼痛,避免因疼痛引发全身情况的波动。治疗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并且要关注全身疾病与口腔疾病的相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