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康复训练是什么
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有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踝泵运动,中期包含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和膝关节屈伸训练,后期有足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以保证安全有效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1.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目的: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具体方法:
足部肌肉等长收缩:患者取平卧位,尽量用力绷紧足部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配合度可能相对较低,家长可在旁引导,以轻柔的方式帮助其感受肌肉收缩放松的过程;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收缩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疼痛加重,因为老年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慢,且肌肉力量本身较弱。
小腿肌肉等长收缩:患者伸直腿部,用力绷紧小腿前方和后方的肌肉,同样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2.踝泵运动
目的: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轻微活动踝关节,为后期功能恢复做准备。
具体方法:
患者仰卧或坐姿,大腿放松,缓慢地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秒左右,然后缓慢放下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远离自己的方向,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秒左右,这样为一个完整的动作,每次进行10-15个动作,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病变等,在进行踝泵运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感觉减退而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对于肥胖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3-6周)
1.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
目的: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
具体方法:
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将患侧小腿自然下垂,然后用健侧手辅助患侧足部,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动作。屈曲时尽量使足底靠近小腿,伸展时尽量使足背伸,每个方向每次保持10秒左右,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在训练时避免穿着过于紧身的鞋子影响足部活动;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在康复训练时要配合戒烟等促进骨折愈合的措施。
2.膝关节屈伸训练
目的:防止膝关节僵硬,同时通过膝关节活动带动下肢血液循环,促进跟骨骨折康复。
具体方法:
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尽量屈曲,然后缓慢伸直,每次屈曲和伸直的幅度逐渐增加,但要在可耐受的疼痛范围内。每次屈曲和伸直动作保持10秒左右,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可选择在血压相对平稳的时间段进行训练。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1.足部力量训练
目的: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恢复足部的承重和运动功能。
具体方法:
踮脚尖训练:患者站立位,双脚后跟尽量抬起,仅用前脚掌着地,保持5秒左右,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如单脚踮脚尖训练,单脚站立,然后尽量踮起脚尖,保持一定时间后换另一侧。对于运动员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在进行足部力量训练时要根据其运动项目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2.平衡训练
目的:恢复足部及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
具体方法:
站在平衡垫上或平稳的地面上,进行单脚站立训练,从每次站立10秒逐渐增加到30秒左右,左右脚交替进行。也可以进行闭眼站立训练,增加平衡难度,但要注意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避免摔倒。对于有既往足部疾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扁平足等情况,在进行平衡训练时要更加谨慎,可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调整训练方案。
跟骨骨折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愈合情况、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并且要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