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股骨骨折怎么办
双股骨骨折的处理包括现场评估与制动、医疗转运与检查、治疗方案选择及术后康复与护理。现场要评估安全并制动;转运时注意稳定体位;入院后行X线、CT等检查;治疗分保守(无明显移位稳定性骨折用牵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明显移位不稳定骨折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做肌肉收缩,中期增关节活动度,后期行负重训练,护理要伤口清洁、预防并发症。
一、急救处理
1.现场评估与制动:首先要迅速评估患者整体情况,确保现场安全。如果患者双股骨骨折处于现场,应立即对骨折部位进行制动,可使用木板、树枝等将双下肢临时固定,避免骨折端移动加重损伤,减少疼痛和进一步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的风险。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制动材料,保证制动效果的同时避免对儿童皮肤等造成过度压迫。
二、医疗转运与检查
1.转运注意事项: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体位稳定,继续维持骨折部位的制动。对于有脊柱损伤可能伴随双股骨骨折的患者,转运时要注意保持脊柱与双下肢在一条直线上,防止脊髓损伤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转运时的护理重点不同,儿童需要更加轻柔的搬运操作,避免因转运过程中的不当动作造成二次损伤。
2.入院检查:患者到达医院后,需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包括X线检查,可明确双股骨骨折的具体部位、骨折类型(如横断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CT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端的细节,了解骨折周围关节等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血液检查可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为后续治疗做准备。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儿童患者则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对骨折愈合等的影响。
三、治疗方案选择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双股骨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如儿童的一些青枝骨折等可能适合保守治疗。
具体措施:通常采用牵引复位,如皮牵引或骨牵引,恢复骨折的对位对线,然后使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在牵引和固定过程中,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于儿童保守治疗,要密切关注牵引重量等是否合适,因为儿童骨骼生长发育快,过重的牵引可能影响骨骼正常生长。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有明显移位的双股骨骨折,尤其是不稳定骨折,多需手术治疗。如粉碎性骨折、骨折端有明显移位影响功能恢复等情况。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采用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不同的内固定材料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手术前后要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儿童患者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骨骼的生长潜力,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材料。
四、术后康复与护理
1.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术后早期可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
中期康复:随着骨折愈合进展,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活动等。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老年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儿童患者则要关注其生长发育对康复训练的适应性。
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可进行负重训练等,逐步恢复双下肢的功能。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护理要点: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预防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伤口周围皮肤的护理,避免因儿童好动等因素导致伤口感染。
并发症预防:要注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通过下肢按摩、气压治疗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都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要加强预防措施。同时,要观察患者双下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