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左桡骨远端骨折治疗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案,非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等情况,包括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手术治疗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包括手术适应证、方法及术后处理;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进行手指活动,中期轻度腕关节活动,后期加强功能锻炼,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恢复腕关节功能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选择:对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虽有移位但经手法复位后位置满意的左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适用非手术治疗,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骨折无明显不稳定等情况。对于儿童左桡骨远端骨折,若骨折移位不明显,也常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2.手法复位:通过专业的手法操作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依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端的移位方向等,运用恰当的手法使骨折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轻柔,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二次损伤,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手法复位力度等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儿童骨骼韧性较好,手法复位相对更易操作但也要谨慎。
3.外固定:复位后需要进行外固定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小夹板固定具有固定可靠、能根据肢体肿胀情况进行调整等优点;石膏固定则能提供较为稳定的固定环境。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小夹板和石膏的选择和固定松紧度有差异,儿童骨骼生长发育快,固定时要注意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和骨骼生长。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左桡骨远端骨折存在明显移位且手法复位难以维持复位位置、关节面破坏严重、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移位明显影响腕关节功能,或关节面不平整可能导致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时,手术是更好的选择。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把握也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若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对于一些相对稳定但有一定移位影响功能的骨折可能也需要考虑手术;儿童骨折若涉及骨骺等特殊部位的损伤,手术指征的把握更为严格。
2.手术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然后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钢针等进行固定,以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手术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细节有所不同,儿童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内固定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尽量选择可吸收或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材料。
3.术后处理: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的手指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腕关节的活动度等康复训练。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训练进度和强度要个体化制定,儿童康复训练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无论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康复都很重要。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运动,每天多次,每次进行一定次数的活动,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进行手指活动,并且要注意活动的温和性,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部位的逐渐稳定,可开始进行腕关节的轻度活动训练,如腕关节的屈伸、尺桡偏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或损伤周围组织。不同年龄患者的中期康复活动范围和强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康复进度相对较慢,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要加强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包括力量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等,以恢复腕关节的正常功能。可以进行一些如抓握球类、腕关节抗阻训练等活动,提高腕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后期康复训练的侧重点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恢复腕关节的良好功能。
左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类型、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康复治疗以最大程度恢复腕关节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