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增生有什么办法治疗
治疗牙龈增生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口腔卫生不良致牙龈增生要洗牙等清洁,不良修复体致增生则修改或拆除修复体;然后进行药物治疗,局部用含漱剂等辅助,全身用药较少;手术治疗方面,牙龈增生明显可做牙龈切除术,伴深部病变用翻瓣术等,手术时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及特殊病史人群情况;还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药物性牙龈增生要沟通调整药物,系统性疾病相关牙龈增生需联合治疗基础疾病。
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的牙龈增生:对于因口腔卫生差,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起的牙龈增生,首先要进行口腔清洁。通过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等操作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这是因为牙菌斑、牙结石持续刺激牙龈,会导致牙龈炎症性增生,去除这些刺激因素后,部分牙龈增生可能会有所改善。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要特别注意在洗牙过程中的配合和安抚,确保操作顺利进行;成年人则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龈增生复发。
2.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增生:如果是由不合适的假牙、正畸矫治器等不良修复体刺激导致的牙龈增生,需要修改或拆除不良修复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修复体引起的牙龈增生处理方式类似,但要考虑到不同人群口腔的生理特点。例如儿童的口腔处于发育阶段,在处理不良修复体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影响牙齿正常发育;女性在佩戴正畸矫治器时,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因为正畸矫治器更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增加牙龈刺激的风险。
二、药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的基础上,可局部使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如使用含漱剂,像氯己定含漱液,它具有抗菌作用,能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牙龈增生的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要注意浓度和用量,避免误吞;成年人使用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含漱。
2.全身药物治疗: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全身用药,但相对较少。例如因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引起的药物性牙龈增生,在病情需要时可能会考虑调整用药,但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不同年龄和用药史的人群,调整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原发病的控制以及药物替代的可行性等因素。
三、手术治疗
1.牙龈切除术:对于牙龈增生明显,经上述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情况,可考虑牙龈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增生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正常生理外形。手术时要注意精确操作,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牙龈组织的损伤。不同年龄人群在手术中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术后要特别注意口腔护理,避免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成年人术后要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复诊,观察伤口恢复情况。
2.翻瓣术等其他手术方式:如果牙龈增生伴有深部牙周组织病变,可能需要采用翻瓣术等更复杂的手术方式。翻瓣术可以暴露病变的牙周组织,进行彻底的清创和治疗。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要更加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需要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并在术后密切监测血糖和伤口情况。
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1.药物性牙龈增生:如果牙龈增生是由服用特定药物引起,如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导致的药物性牙龈增生,要积极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评估是否可以调整药物。但调整药物必须谨慎,因为原发病的控制也很重要,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调整药物的方案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儿童患者,原发病是癫痫,调整抗癫痫药物时要充分权衡药物对癫痫控制和牙龈增生的影响,可能需要选择对牙龈增生影响较小的药物替代,并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和牙龈增生情况。
2.系统性疾病相关的牙龈增生:如果牙龈增生与系统性疾病(如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白血病患者出现牙龈增生时,需要血液科和口腔科联合治疗,在治疗牙龈增生的同时,要控制白血病病情,不同阶段的白血病患者治疗方案不同,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要注意口腔操作时的无菌原则,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