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辅助治疗,且针对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温馨提示。手术治疗中,刮除术适用于肿瘤未侵犯关节面或软组织等情况,用骨水泥等填充骨缺损,但复发率较高;切除术用于侵袭性强等难以刮除的肿瘤,切除后常需重建,创伤大影响肢体功能。辅助治疗里,药物治疗常用地诺单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困难者,可缩小肿瘤,但有低钙血症等副作用;放射治疗一般不首选,特殊情况可考虑低剂量放疗。特殊人群方面,青少年手术要考虑骨骼生长,用药关注对发育影响;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差,优先选创伤小的治疗,用药密切监测副作用;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手术控好基础病,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手术治疗
1.刮除术:对于大部分骨巨细胞瘤,尤其是肿瘤尚未侵犯关节面或软组织,且没有明显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刮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刮除肿瘤组织,尽可能去除病灶,然后用骨水泥、自体骨或异体骨填充骨缺损部位。该手术能保留肢体功能,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刮除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可达10%60%,具体复发率与肿瘤的分期、手术刮除的彻底程度等因素有关。例如,对于Enneking分期Ⅱ期的骨巨细胞瘤,若刮除不彻底,复发风险较高。
2.切除术:当骨巨细胞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多次复发或肿瘤累及关节面、周围软组织,刮除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时,会考虑切除术。切除范围根据肿瘤大小和侵袭程度而定,可能包括部分或全部受累骨骼,以及周围部分软组织。切除后常需进行重建手术,如使用人工关节、骨移植等方法恢复肢体的连续性和功能。切除术能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但手术创伤大,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比如,对于累及股骨远端的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可能需要安装人工膝关节,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膝关节功能。
二、辅助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切除困难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作为一种选择。常用药物有地诺单抗,它是一种针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地诺单抗能使部分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疼痛症状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可获得手术机会。但药物治疗也有一定副作用,如低钙血症、颌骨坏死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血钙水平及口腔健康状况。
2.放射治疗:传统上,放疗不作为骨巨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其对放疗相对不敏感,且放疗后可能诱发肉瘤变,增加恶性肿瘤发生风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切除困难且无法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或术后复发且再次手术困难的患者,可考虑低剂量放疗。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疼痛症状。不过,放疗剂量和范围需要严格把控,以减少放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少年患者:青少年骨骼仍在生长发育,手术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刮除术或切除术时,应尽量保留骨骺等生长板结构,以减少对肢体发育的干扰。若手术不可避免地损伤生长板,术后需密切随访,监测肢体生长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肢体延长术等。药物治疗方面,由于青少年身体处于发育阶段,使用地诺单抗等药物时,更需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如对骨骼代谢、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等。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大型手术的老年患者,可优先考虑创伤较小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低剂量放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老年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因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若患者合并糖尿病,手术前后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若合并心血管疾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脏功能,调整心血管药物治疗方案,确保手术安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可能与骨巨细胞瘤治疗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综合考虑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