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手术后疤痕凸起
胫骨骨折手术后疤痕凸起原因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需观察评估疤痕外观和质地来监测,预防可从手术操作(精细缝合、合适切口位置)和术后护理(保持清洁、使用硅酮类产品等)入手,治疗有非手术(压力、激光、药物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再次增生风险需谨慎评估。
一、胫骨骨折手术后疤痕凸起的原因
(一)个体自身因素
1.年龄: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皮肤的弹性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同时细胞代谢活跃,也可能导致疤痕增生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老年人皮肤老化,细胞修复功能减退,疤痕凸起的表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往往恢复相对缓慢且疤痕增生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2.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导致疤痕凸起的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更关注疤痕外观,心理影响相对更明显,不过从疤痕形成机制角度,男女在这方面无本质不同,主要还是由自身的胶原代谢等因素决定。
3.生活方式: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疤痕部位的血液供应,阻碍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不利于疤痕的正常修复,从而增加疤痕凸起的可能性。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吸烟者疤痕增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饮酒:过量饮酒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干扰胶原蛋白的正常合成和降解过程,可能促使疤痕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疤痕凸起更明显。
局部活动:骨折手术后如果过早进行过度的患肢活动,会对手术切口及周围疤痕组织产生反复的牵拉刺激,引发疤痕组织的增生反应,进而导致疤痕凸起。
4.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是疤痕体质,即具有容易形成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的遗传倾向,那么胫骨骨折手术后发生疤痕凸起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类患者即使是轻微的皮肤损伤,也可能形成明显隆起、质地坚硬、超出原损伤范围的疤痕。
二、疤痕凸起的评估与监测
(一)观察疤痕外观
定期观察疤痕的颜色、大小、形态等变化。正常修复的疤痕颜色会逐渐变淡,而增生性疤痕通常颜色发红,且会逐渐增大,表面可能凹凸不平。例如,若疤痕在术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变红、范围不断扩大,就需要警惕疤痕凸起的发展。
(二)评估疤痕质地
用手触摸疤痕,判断其硬度。增生性疤痕质地较硬,与周围正常皮肤有明显区别。可以定期对比疤痕质地的变化,若发现质地逐渐变硬且有逐渐隆起的趋势,提示可能存在疤痕凸起加重的情况。
三、预防措施
(一)手术操作方面
1.手术中尽量采用精细的缝合技术,减小切口张力,例如采用美容缝合方法,使切口对合整齐,减少疤痕形成的基础。
2.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位置,避免在关节等活动频繁部位形成过大张力的切口,降低因活动牵拉导致疤痕增生的风险。
(二)术后护理方面
1.保持切口清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切口换药等护理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感染会刺激疤痕组织过度增生,增加疤痕凸起的可能性。
2.抑制疤痕增生的措施:
早期可使用硅酮类产品,如硅酮凝胶、硅酮敷料等。有研究证实,硅酮类产品能够通过水化作用,使疤痕软化、变平,抑制疤痕增生。一般在切口愈合后即可开始使用,每天坚持使用一定时间。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在选择抑制疤痕增生的产品时更要谨慎,优先选择温和、无刺激且经过儿童适用验证的产品。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使用后的反应,如出现皮肤过敏等情况应及时停用并就医。
四、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压力治疗:使用弹力套等对疤痕部位进行压迫。通过压力作用,限制疤痕组织的增生,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疤痕。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大小和压力的弹力套,避免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同时要定期调整弹力套的尺寸以适应生长发育。
2.激光治疗: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来刺激疤痕组织,促进胶原蛋白的重排和疤痕的修复。例如脉冲染料激光等,可改善疤痕的颜色和质地。但激光治疗需要根据疤痕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皮肤对激光的耐受程度等因素,一般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3.药物注射治疗:对于明显增生的疤痕,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抑制疤痕增生。但这种治疗方法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尤其是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
(二)手术治疗
如果疤痕凸起非常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或外观,在病情稳定且符合手术指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操作,术后仍有再次形成增生性疤痕的风险,因此需要谨慎评估手术时机和方案,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的利弊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