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出血怎么回事
牙龈红肿出血可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导致,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堆积、不良修复体刺激、刷牙方法不当;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其他全身性疾病;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时需关注伴随症状,症状轻可先自我护理,频繁出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就医紧急程度因个体情况而异
一、局部因素导致牙龈红肿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若未及时清除,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结石则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硬物,会持续压迫牙龈,加重炎症反应。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牙菌斑和牙结石更容易堆积,从而增加牙龈红肿出血的风险。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都可能因口腔卫生不良出现这种情况,儿童若口腔清洁不到位,也会面临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导致牙龈问题的可能;成年人若长期忽视口腔清洁,更是牙菌斑、牙结石滋生的高发群体。
2.不良修复体刺激: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其边缘不贴合、表面不光滑,会反复摩擦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和出血。比如,制作工艺不佳的假牙,在佩戴过程中不断刺激牙龈,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佩戴假牙的中老年人,若假牙不合适未及时调整,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一些因口腔疾病需要佩戴特殊修复体的人群,也需特别关注修复体对牙龈的刺激情况。
3.刷牙方法不当:使用过硬的牙刷、刷牙力度过大或采用横刷法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例如,很多人习惯用力横刷牙齿,这种不正确的刷牙方法会使牙龈受到过度的机械刺激,长期下来引发牙龈炎症。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存在刷牙方法不当的问题,儿童在学习刷牙时若方法不正确,也会对牙龈造成损伤;成年人中也有不少人由于刷牙习惯不好而出现牙龈问题。
二、全身因素导致牙龈红肿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大量增殖,会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同时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胀、出血不止。再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使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症状。血液系统疾病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儿童患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相对少见,但也有病例报道;成年人患血液系统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且不同性别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上没有明显的绝对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发病风险,比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的人群患血液系统疾病的风险可能增加。
2.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和出血,即妊娠期龈炎。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也会导致牙龈炎症加重,出现红肿出血情况。孕期女性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牙龈问题的特殊人群,不同孕期阶段激素变化不同,对牙龈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患病,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等对血糖控制及牙龈健康有重要影响。
3.其他全身性疾病:像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口腔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牙龈的感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一些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性牙龈增生,进而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艾滋病患者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感染,生活方式主要与感染途径相关;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则因所患疾病不同而有不同的年龄、性别分布,生活方式主要与服药治疗相关。
三、牙龈红肿出血的伴随症状及就医建议
1.伴随症状:如果牙龈红肿出血同时伴有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情况,可能提示口腔疾病较为严重;若还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警惕全身性疾病的可能。例如,牙龈红肿出血且牙齿明显松动,可能是牙周炎发展到较严重阶段;而牙龈出血伴有持续发热,就要考虑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病因。
2.就医建议: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情况时,若症状较轻且持续时间短,可先通过改善口腔卫生等自我护理措施观察;但如果牙龈红肿出血频繁、出血量较多、伴有全身不适症状或自我护理后无改善,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口腔检查、血液检查等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就医的紧急程度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比如儿童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家长应重视并及时带其就医,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且牙龈问题可能影响其口腔健康和全身发育;成年人若牙龈问题持续不缓解,也应尽早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