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羊水少的原因
羊水过少的原因包括胎盘功能减退,如胎盘老化、梗死致胎儿肾灌注减少,尿液生成减少,孕妇年龄大、患高血压糖尿病及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风险;胎儿畸形,如泌尿系统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疾病合并泌尿系统异常;孕妇疾病,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胎盘灌注减少及孕妇脱水;胎膜早破,羊水经破口流出且流失速度大于生成速度;药物影响,如长时间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胎儿肾脏前列腺素合成。此外,针对羊水过少,对高龄及有慢性疾病孕妇给出产检、病情控制等建议,还提醒孕期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出现羊水过少应配合医生检查处理。
一、胎盘功能减退
1.机制:胎盘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及羊水循环。当胎盘出现老化、梗死等情况导致功能减退时,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减少,为维持自身的血液循环,胎儿肾灌注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胎儿尿液生成减少。而胎儿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尿液生成减少就会导致羊水过少。例如,在一些过期妊娠的孕妇中,胎盘出现退行性变,绒毛血管床减少,胎盘血流量降低,进而引发羊水过少。
2.影响因素:孕妇年龄较大、孕期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加速胎盘老化,导致胎盘功能减退,增加羊水少的风险。同时,长期吸烟、不良生活作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对胎盘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二、胎儿畸形
1.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的泌尿系统负责产生和排泄尿液,若胎儿存在泌尿系统畸形,如肾发育不全、多囊肾、尿道梗阻等,会影响尿液的正常生成和排出,使得羊水来源减少,进而导致羊水过少。以先天性肾缺如为例,胎儿因缺乏正常的肾脏组织,无法生成尿液,羊水会严重缺乏。
2.其他畸形:某些染色体异常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除了会导致胎儿多器官发育异常外,也可能合并泌尿系统异常,间接引起羊水过少。研究表明,患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胎儿,羊水过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孕妇疾病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此类疾病会导致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胎盘血管痉挛、狭窄,胎盘灌注减少,胎儿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胎儿肾血流量减少,尿液生成减少,导致羊水过少。同时,孕妇血压升高还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影响胎儿的内环境稳定,加重羊水过少的情况。
2.孕妇脱水:孕妇因严重呕吐、腹泻、高热等原因导致脱水时,母体血容量不足,肾灌注减少,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使尿液生成减少,间接导致胎儿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过少。例如,孕妇发生急性胃肠炎,频繁呕吐和腹泻,未及时补充水分,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四、胎膜早破
1.机制:胎膜是包裹胎儿和羊水的组织,一旦胎膜发生破裂,羊水会通过破口流出体外,若破口较大或长时间未愈合,羊水流失过多,就会导致羊水过少。胎膜早破后,羊水外漏速度大于胎儿尿液生成速度,使得羊水量不断减少。
2.相关因素: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常见原因之一,如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等,炎症会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容易引发胎膜早破。另外,孕妇腹部受到外力撞击、胎位异常等也可能增加胎膜早破的风险,进而导致羊水过少。
五、药物影响
1.某些药物在孕期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尿液生成或母体-胎儿间的液体交换,从而导致羊水过少。例如,孕期长时间、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抑制胎儿肾脏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胎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过少。
2.孕妇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告知医生自己的妊娠情况,避免自行使用可能影响羊水的药物。尤其是有药物过敏史或其他病史的孕妇,更应谨慎用药,以降低羊水过少的发生风险。
温馨提示:
1.对于高龄孕妇,由于胎盘功能减退和胎儿畸形的风险相对较高,应更加重视孕期产检,密切监测羊水情况。建议增加产检频率,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及相关的产前诊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孕妇,要积极控制病情,严格遵医嘱治疗,将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对胎盘功能和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同时,定期进行羊水监测,关注羊水变化。
3.孕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腹部受到外力撞击。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生殖道感染,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
4.若孕妇出现羊水过少情况,不必过度焦虑,但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接受相应的治疗或监测。医生会综合考虑孕周、胎儿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处理方案,以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