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硬化的检查包括实验室、影像学、腹水及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白蛋白降低等)、血常规(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影像学有腹部超声(筛查常用)、CT(更清晰)、MRI(分辨率高);腹水检查包括常规(判断性质)、生化(测蛋白等)、细胞学(查癌细胞);其他检查有内镜(发现静脉曲张)、肝穿刺活检(明确病因等),不同年龄、病史等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
一、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等指标。血清白蛋白降低是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退,一般血清白蛋白<35g/L提示低白蛋白血症;球蛋白升高,白球比倒置常见于肝硬化患者,反映了肝脏的合成和代谢功能紊乱。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肝功能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但基本的指标变化意义是相似的。例如,儿童的肝功能各项指标与成人有所不同,但白蛋白降低等情况同样提示肝脏功能受损。
2.血常规检查: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出现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同时,血小板计数可能减少,这与脾功能亢进有关,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对血细胞的破坏增加,导致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血常规的异常可能更早出现,因为酒精对骨髓造血功能和脾脏功能有影响。
3.凝血功能检查: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凝血功能异常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基本一致,但女性患者如果合并月经不调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对凝血功能异常原因的判断,需要综合分析。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是筛查肝硬化腹水的常用方法。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判断肝脏是否有硬化表现,如肝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等。同时能测量腹水的量,通过超声可以估算腹水量的多少,一般表现为腹腔内液性暗区。对于肥胖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对于肝硬化的诊断、腹水的观察比超声更准确。可以发现肝脏的结节、癌变等情况,还能明确腹水的分布范围。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CT检查可以更细致地评估肝脏和腹腔的情况,但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问题,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CT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肝脏病变的分辨率更高,尤其是对于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的血管情况、肝实质病变等。在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中,MRI检查是相对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为它不使用X射线,对胎儿等无辐射影响。
三、腹水检查
1.腹水常规检查:包括腹水的颜色、透明度、比重等。肝硬化腹水一般为淡黄色、透明或微浑的漏出液。如果腹水呈血性,需要考虑有癌变等可能。通过腹水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腹水的性质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漏出液一般比重<1.018,蛋白含量<25g/L;渗出液比重>1.018,蛋白含量>30g/L。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腹水的常规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有结核病史的患者,腹水可能更倾向于渗出液。
2.腹水生化检查:测定腹水的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等。肝硬化腹水的蛋白含量一般较低,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水平相关,若腹水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血糖,提示可能有腹腔感染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分析腹水葡萄糖含量时需要考虑血糖对其的影响。
3.腹水细胞学检查:查找腹水内的癌细胞,对于怀疑肝硬化腹水癌变的患者非常重要。通过对腹水进行离心沉淀后涂片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有癌细胞存在。在老年患者中,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仔细地进行腹水细胞学检查。
四、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等,有助于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这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表现。对于有长期饮酒史、乙肝或丙肝病史的患者,更应重视内镜检查,因为这些因素都是肝硬化的常见病因,且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胃底静脉的情况,对于评估出血风险有重要意义。
2.肝穿刺活检:虽然是有创检查,但对于明确肝硬化的病因、病理类型等有重要价值。通过肝穿刺获取少量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是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哪种类型的肝硬化。对于儿童患者,肝穿刺活检需要更加谨慎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儿童的肝脏相对脆弱,穿刺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