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是什么病
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是胃癌根治术后常见远期并发症,分为早期(进食后30分钟内,有心血管和胃肠道症状)和晚期(进食后2-4小时,有低血糖症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可通过临床表现评估诊断,预防需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处理分早期平卧或药物缓解、晚期进食含糖食物等,老年和儿童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是胃癌根治性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胃排空过快,大量高渗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大量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血管和胃肠道症状。
二、分类及表现
(一)早期倾倒综合征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进食后30分钟内。
2.主要表现:心血管系统症状有心悸、心动过速、出汗、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等;胃肠道症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肠鸣亢进、腹泻等。这是因为高渗食物进入肠道后,使肠腔渗透压增高,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肠腔,同时刺激肠道分泌5-羟色胺、缓激肽等物质,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和胃肠道蠕动加快。
(二)晚期倾倒综合征
1.发生时间:一般在进食后2-4小时出现。
2.主要表现:主要是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汗、头晕、乏力、饥饿感等。机制是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反应性增高,引起低血糖。因为早期大量碳水化合物迅速吸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过多胰岛素,血糖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反应。
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胃排空功能本身可能相对较弱,术后发生倾倒综合征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而且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等症状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出现晚期倾倒综合征的低血糖表现,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跌倒等意外情况。
(二)生活方式因素
术后如果患者仍保持高糖、高渗食物的摄入习惯,会增加早期倾倒综合征的发生风险。而如果术后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可能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也不利于倾倒综合征的预防和康复。
(三)病史因素
若患者术前就存在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病史,如慢性胃炎等,术后发生倾倒综合征的概率可能增加。因为术前胃肠功能的基础状态会影响术后胃肠的适应和恢复过程。
四、诊断
(一)临床表现评估
依据患者胃癌术后的进食时间与出现的心血管及胃肠道症状或低血糖症状来初步判断。例如有明确的进食后短时间内出现上述典型表现。
(二)相关检查
可进行糖耐量试验等检查,晚期倾倒综合征患者糖耐量试验可呈现胰岛素反应性增高的特点,表现为血糖先迅速升高后迅速下降。另外,还可通过胃肠道动力相关检查来辅助评估胃排空情况等,但这些检查更多是辅助诊断,主要还是依靠典型临床表现。
五、预防与处理
(一)预防措施
饮食方面:术后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进食高糖、过冷、过热、过浓的流质饮食。建议进食低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且进食后适当平卧一段时间,一般10-20分钟,以延缓胃排空速度。例如可将食物分为5-6餐进食,避免一次大量进食。
生活方式方面:鼓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如术后早期在医生允许下进行床上活动,后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等,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倾倒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二)处理方法
早期倾倒综合征:发作时立即平卧,一般症状可缓解。对于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但药物使用需谨慎,主要还是以调整饮食等非药物干预为主。
晚期倾倒综合征:发作时可进食一些含糖食物,以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同时,在饮食调整上更要严格遵循少食多餐、低糖饮食等原则来进行长期管理。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发生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对症状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下降。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情况,如心率、血压等。在饮食调整时,要确保饮食的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调整,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降低倾倒综合征的发作频率。
(二)儿童患者(若有儿童胃癌术后发生倾倒综合征情况)
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胃癌术后发生倾倒综合征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在饮食方面,要根据儿童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同时严格控制食物的糖分、渗透压等。在观察病情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变化,因为倾倒综合征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儿童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所以在药物使用上要更加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来处理倾倒综合征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