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康复训练分急性期、愈合中期、愈合后期,不同阶段有不同训练内容,且儿童、老年等不同人群康复训练有特殊考虑,急性期有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呼吸训练,愈合中期有腰背肌锻炼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愈合后期有平衡与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儿童训练要轻柔渐进,老年训练要防应力、监测体征并获家属协助。
一、急性期康复训练
1.肌肉等长收缩:
在腰椎骨折急性期,患者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例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伸直膝关节,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这样可以防止下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因为骨折后长时间不活动易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而等长收缩能在不明显增加骨折部位应力的情况下维持肌肉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骨折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快,更需及时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以维持肌肉正常状态;老年患者则因肌肉本身功能相对较弱,等长收缩训练能更好地预防肌肉退化。
2.呼吸训练: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通过鼻吸口呼的方式,尽量扩大胸廓活动度。这有助于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由于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功能,在康复训练中更要重视呼吸训练以改善呼吸状况;而肥胖患者可能因腹部脂肪堆积影响胸廓活动,需要更积极地进行呼吸训练来保障肺部通气。
二、骨折愈合中期康复训练
1.腰背肌锻炼: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5组。这种锻炼方法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对维持腰椎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对于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强,可适当增加锻炼强度和次数;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腰部不适加重。
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基础上逐渐进阶,患者仰卧位,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和双足作为支点,抬起臀部,坚持一定时间后放下。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但要注意始终以不引起腰部疼痛加剧为度。
2.关节活动度训练:
进行腰椎及上下肢关节的主动或助力关节活动度训练。例如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患者可在他人辅助下或利用康复器械进行缓慢的屈伸运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能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因为长期不活动会使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影响关节功能。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的上班族骨折后,更需要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恢复关节正常功能;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由于关节原本活动量较大,在康复训练中要注意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避免再次损伤。
三、骨折愈合后期康复训练
1.平衡与步态训练:
当骨折基本愈合后,进行平衡训练,可先在站位下进行,使用平衡板等器械辅助,逐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然后进行步态训练,患者缓慢行走,注意保持身体直立,步伐均匀。对于老年患者,平衡能力下降是常见问题,在平衡与步态训练中需要更谨慎,可先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防止跌倒;而年轻患者在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加快训练进度,但也需注意循序渐进。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进行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让患者逐步恢复自理能力。例如练习如何正确从座椅上站起和坐下,要保持腰部挺直,利用腿部力量起身。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时,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因活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要关注活动时的心率变化,确保训练在安全范围内。
四、不同人群康复训练的特殊考虑
1.儿童腰椎骨折康复训练: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轻柔、渐进。例如腰背肌锻炼的强度要远低于成人,可采用更简单的方式,如让儿童在家长辅助下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动作,且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儿童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尚未成熟,过度的训练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肌肉的发育。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反应,如有不适需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2.老年腰椎骨折康复训练: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康复训练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增加腰部和下肢的应力。在进行腰背肌锻炼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防止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或引发其他部位骨折。另外,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训练时要监测生命体征,确保训练不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同时,家属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协助,帮助老年患者完成各项训练,增强其康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