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涉及谷丙转氨酶等多种指标及不同年龄参考值差异)、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相关内容及不同人群差异)、其他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肝脏情况及排除病变)和CT检查(对肝脏病变诊断有价值及儿童需考虑辐射剂量);肝穿刺活检在其他检查不明时考虑,可明确病变等但为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且不同年龄风险操作有差异
一、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急性肝炎时通常会显著升高,ALT升高更具特异性,一般ALT/AST比值>1,若比值<1可能提示病情较重。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正常范围相对成人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儿童ALT正常参考值一般在7-56U/L,成人一般在5-40U/L等。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或胆红素代谢障碍等,急性肝炎时总胆红素可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提示肝细胞性黄疸或肝内、外胆管阻塞等。不同年龄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不同,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正常参考值与儿童、成人不同,如新生儿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4-103μmol/L,儿童及成人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4-17.1μmol/L等。
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急性肝炎时早期一般无明显变化,病情较重时合成减少可致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可因机体免疫反应而升高,白球比可降低。不同年龄人群白蛋白等的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白蛋白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8-54g/L,成人一般在40-55g/L等。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抗-HAVIgM)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感染甲型肝炎后1-2周即可在血清中检出,阳性提示近期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HBs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或既往感染乙肝病毒恢复后;HBe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HBe阳性可能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抗-HBc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不同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的标志物变化可能因年龄、免疫状态等不同而有差异,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化的风险与成人不同,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0%可慢性化,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化率较低。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需进一步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以明确病毒是否复制。不同年龄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的转归可能不同,儿童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慢性化率较高。
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丁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抗-HDVIgM)阳性提示丁型肝炎病毒近期感染,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阳性也提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抗-HEVIgM)阳性提示戊型肝炎病毒近期感染。
3.其他病原体检测: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相关抗体及核酸检测,以排除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炎。不同年龄人群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概率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更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病毒病原体。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急性肝炎时肝脏可能肿大,实质回声可能不均匀等。不同年龄儿童的肝脏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例如儿童肝脏相对成人质地较软,回声相对稍强等。通过超声检查还可排除肝脏占位性病变、胆道梗阻等情况。
2.CT检查
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等,在怀疑肝脏有占位性病变、血管病变等情况时可进行CT检查。但儿童进行CT检查需考虑辐射剂量问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肝穿刺活检
1.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肝脏组织的病变程度、类型等,对急性肝炎的病因诊断、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但肝穿刺活检是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大量腹水等情况禁忌肝穿刺活检。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肝穿刺活检的风险和操作难度可能不同,儿童进行肝穿刺活检时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