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龈炎
牙龈炎是常见牙龈组织炎症,由牙菌斑等局部因素引发,病因包括牙菌斑、局部刺激因素和全身性因素,临床表现有牙龈色泽、外形、质地改变及出血等,诊断靠临床检查、菌斑指数检查和X线检查,治疗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和局部药物治疗,预防要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口腔检查洁治和调整生活方式,不同人群在牙龈炎发生和预防上有不同特点
一、牙龈炎的定义
牙龈炎是一种常见的牙龈组织炎症,主要是由牙菌斑等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非特异性炎症。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若未能及时清除,就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
二、牙龈炎的病因
1.牙菌斑:牙菌斑是引发牙龈炎的始动因子。细菌在牙菌斑中生长繁殖,其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例如,变形链球菌等细菌在牙菌斑内大量存在,会引发炎症相关的一系列反应。
2.局部刺激因素
牙石: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它会持续刺激牙龈,使牙龈容易发炎。牙石根据沉积部位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龈上牙石位于牙龈缘以上的牙面上,龈下牙石位于牙龈缘以下的牙面颈部。
食物嵌塞:食物嵌塞会造成牙龈组织的机械性压迫以及细菌滋生,进而引发牙龈炎。比如,在咀嚼过程中,食物碎块嵌入牙缝,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导致局部牙龈组织炎症。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发炎。例如,假牙边缘过于尖锐或不密合,长期摩擦或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等炎症表现。
3.全身性因素
内分泌紊乱:在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会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使牙龈容易发炎。比如妊娠期牙龈炎,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牙龈对牙菌斑等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易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等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会影响牙龈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使牙龈容易发生炎症,表现为牙龈肿胀、疼痛、出血等。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牙龈的感染,导致牙龈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三、牙龈炎的临床表现
1.牙龈色泽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患牙龈炎时,牙龈颜色变为鲜红或暗红色。这是因为牙龈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导致颜色改变。
2.牙龈外形改变:牙龈边缘变厚,不再紧贴牙面,龈乳头变得圆钝肥大。例如,原本菲薄的龈乳头变得肿胀,外形发生明显变化。
3.牙龈质地改变:牙龈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用探针轻触时,容易出血。这是由于牙龈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遭到破坏所致。
4.牙龈出血:刷牙、咬硬物或探触牙龈时容易出血。这是牙龈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出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在刷牙时可见少量血丝,重者可自发出血。
四、牙龈炎的诊断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牙龈的色泽、外形、质地等情况,用探针检查牙龈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深度等。例如,用牙周探针测量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牙周袋深度,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若超过3mm则提示可能存在牙周炎症。
2.菌斑指数检查:通过菌斑染色剂显示牙菌斑的分布情况,计算菌斑指数,评估牙菌斑的量。菌斑指数越高,说明牙菌斑积聚越多,牙龈炎的发生风险越大。
3.X线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或需要评估牙槽骨情况时,可进行X线检查,了解牙槽骨是否有吸收等改变。
五、牙龈炎的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通过洁治术(洗牙)去除牙石和菌斑,这是治疗牙龈炎的主要方法。例如,超声洁治器可以有效地清除龈上牙石和菌斑,对于龈下牙石则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术等进一步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在牙龈炎症较重时,可局部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如过氧化氢液冲洗牙龈沟,或使用碘制剂等药物涂抹在牙龈上,以减轻炎症。
2.预防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及时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例如,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洁牙齿表面和牙龈沟。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治,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预防牙龈炎的发生。
调整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甜食和黏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吸烟等不良习惯。吸烟会加重牙龈炎症,所以戒烟有助于预防牙龈炎。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牙龈炎的发生和预防上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儿童由于口腔卫生习惯较差,更容易发生牙龈炎,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更要注意口腔清洁,预防妊娠期牙龈炎;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除了口腔局部治疗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以控制牙龈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