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了怎么办
跟骨骨折的处理、治疗与康复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紧急处理(制动和固定、冷敷、抬高患肢)并及时就医明确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分为保守治疗(石膏或支具固定、使用消肿止痛药物)与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康复治疗包含早期康复(活动未固定关节、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拆除固定后康复(增加活动量、进行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训练)、后期康复(力量和功能性训练);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有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做好皮肤护理、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因身体状况不同在治疗、康复及护理等方面需特殊关注,如老人要注意基础疾病,儿童要保护生长板,孕妇要避免影响胎儿。
一、跟骨骨折的紧急处理
1.制动和固定:发生跟骨骨折后,要立刻停止活动,避免骨折部位受到进一步的损伤。可以就地取材,用木板、树枝等坚硬物质对受伤的足部进行简单固定,限制足部活动。
2.冷敷:用冰袋或者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这样能减轻疼痛和肿胀。冷敷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可重复一次。
3.抬高患肢:在休息时,把受伤的脚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在脚下垫几个枕头来达到抬高的目的。
二、及时就医
无论骨折看似严重与否,都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X线、CT等检查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老年人由于骨骼质量相对较差,可能骨折更为复杂,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较多;儿童的跟骨骨折可能影响到骨骼生长发育,需要格外注意,检查和诊断时要更加细致。青壮年跟骨骨折若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可能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三、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跟骨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石膏或支具固定,一般需要固定68周,期间要定期进行X线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在固定期间,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拐杖或者轮椅辅助活动。同时,可使用一些消肿止痛药物来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对于移位明显、关节面不平整的跟骨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老年人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要对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儿童手术要特别考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青壮年手术时要尽量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以保证日后的行走和运动功能。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期间就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比如活动未固定关节,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肌肉萎缩。年龄较大患者康复训练强度要适当降低;儿童可以在家长协助下进行训练。
2.拆除固定后的康复:石膏或支具拆除后,要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可以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避免引起再次损伤。
3.后期康复:当骨折基本愈合后,要进行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如逐渐增加负重、进行行走和跑跳练习等。康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需要数月至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五、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1.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骨折愈合。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吸收问题,饮食要易于消化;儿童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以促进生长发育。
2.皮肤护理: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的患者,要注意观察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压疮。
3.避免过早负重: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决定开始负重的时间,否则可能导致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问题。
4.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定期复诊,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若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肿胀不消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六、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跟骨骨折后,愈合时间较长,且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会影响骨折愈合和康复。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时要更加谨慎,防止摔倒发生二次骨折。在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但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2.儿童:儿童跟骨骨折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要注意对生长板的保护。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鼓励他们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家长要做好监督和护理工作,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3.孕妇:孕妇跟骨骨折的治疗和康复会受到怀孕这一特殊生理状态的限制。治疗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康复训练要考虑孕妇的身体平衡和腹部承受能力,避免对胎儿造成压迫。在饮食上要保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多与妇产科医生沟通,确保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