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曾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髋关节发育性疾病,病因包括遗传、胎位、激素和环境因素。新生儿和婴儿期有下肢活动减少、皮纹不对称等表现,幼儿期则行走异常。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超声)。治疗上,6个月内婴儿常用Pavlik吊带,618个月脱位轻的可先闭合复位后固定,年龄大、脱位重或保守治疗不佳者需手术。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各有不同,婴幼儿家长要密切关注、按要求治疗和护理;儿童治疗后要适当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孕妇孕期注意习惯和分娩方式;有家族遗传史人群生育前咨询、孩子出生后密切关注并筛查。
一、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定义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DDH),曾被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关节发育性疾病,指的是婴儿在出生时或生长发育过程中,髋关节的结构出现异常,导致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正常对应关系发生改变,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受到影响。
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该病,那么后代患病的风险会相对增加。
2.胎位因素:臀位分娩的胎儿,髋关节在子宫内处于异常的姿势,受到的压力和力学环境与头位分娩的胎儿不同,这可能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发育,增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生几率。
3.激素因素:孕妇在孕期分泌的松弛素会使骨盆和关节的韧带松弛,这种激素也可能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导致胎儿髋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从而增加髋关节脱位的风险。
4.环境因素:在一些习惯将婴儿捆绑包裹的地区,婴儿髋关节长期处于伸直、内收位,限制了髋关节的正常活动和发育,使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1.新生儿和婴儿期:患侧下肢活动减少,蹬踩力量较另一侧弱;双侧大腿内侧皮肤褶皱不对称,患侧皮纹加深增多;患侧髋关节外展活动受限,当将婴儿双髋外展时,可感觉到髋关节有弹响或弹跳感;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
2.幼儿期:开始行走的时间较正常儿童晚,单侧脱位者表现为跛行步态,双侧脱位者则呈现鸭步,即走路时臀部左右摇摆明显;患儿臀部后凸,腰前凸增大。
四、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对患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观察下肢外观、活动情况,检查髋关节的外展、内收、屈曲等活动,以及进行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等特殊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髋关节脱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X线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髋关节的骨骼结构,帮助医生判断股骨头的位置、髋臼的形态和发育情况,从而明确诊断。
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和婴儿期,由于髋关节的骨骼尚未完全骨化,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髋关节的软骨和软组织结构,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异常。
五、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通常采用Pavlik吊带治疗。这种吊带可以使髋关节保持屈曲、外展的位置,为髋关节的正常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股骨头与髋臼的正常对位和发育。
对于618个月的患儿,如果脱位程度较轻,可先尝试闭合复位,然后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髋关节,以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促进关节的稳定和发育。
2.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脱位程度较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骨盆截骨术、股骨截骨术等,目的是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年龄小,无法表达自身的不适,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下肢活动和外观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临床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为孩子佩戴吊带、支具或石膏,定期带孩子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和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损伤和感染。
2.儿童: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在治疗后要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髋关节再次脱位。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克服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3.孕妇: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减少对胎儿髋关节的压力。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要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胎儿的胎位等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4.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家族中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人群,在生育前可以进行遗传咨询,了解患病的风险。在孩子出生后,要密切关注孩子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