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牵引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牵引通过钢针穿骨利用装置力量复位固定,适用于特定骨折,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皮牵引利用皮肤牵引带施加牵引力,也需考虑相关因素;滑动牵引骨折端可相对移动调整对位,固定牵引骨折端相对固定维持复位,两者均需结合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调整相关参数以促进骨折愈合和保障治疗效果
1.原理与适用情况:通过牵引钢针穿过骨骼,利用牵引装置产生的力量对骨折端进行牵拉复位和固定。适用于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严重的股骨干骨折等情况。一般采用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以胫骨结节牵引为例,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0-1/7,维持重量约为体重的1/20-1/15。
年龄因素:儿童股骨干骨折采用骨牵引时需特别注意牵引重量的把控,因为儿童骨骼强度和承受力与成人不同,要根据儿童的体重、骨折情况等精确计算牵引重量,避免因重量不当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骨骼损伤。
生活方式: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吸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在骨牵引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戒烟的健康指导,以促进骨折愈合。
病史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骨牵引过程中牵引重量的调整需谨慎,因为过重的牵引重量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额外负担,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基础病史来合理设置牵引重量和牵引相关参数。
2.操作步骤:首先确定牵引部位,消毒皮肤后将牵引钢针穿入骨骼,连接牵引弓并通过牵引绳、滑轮与牵引砝码相连,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使骨折端逐渐复位并维持固定。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皮牵引
1.原理与适用情况:利用粘贴或捆绑在皮肤上的牵引带,通过布带对肢体施加牵引力,间接达到复位和固定骨折的目的。适用于小儿股骨干骨折或一些骨折移位不明显、需要暂时牵引的情况。皮牵引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年龄因素:小儿股骨干骨折采用皮牵引时,由于小儿皮肤娇嫩、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带,且牵引重量要严格按照小儿的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密切观察小儿皮肤情况,防止皮肤损伤。
生活方式:对于有皮肤过敏等情况的患者,在采用皮牵引时要提前评估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牵引带材质,避免因皮肤过敏导致牵引带无法正常使用或引起皮肤损伤等并发症。
病史因素:有皮肤疾病病史的患者,如银屑病等,在进行皮牵引时要特别注意牵引带对皮肤的刺激,尽量避免牵引带直接接触皮损部位,防止加重皮肤病情。
滑动牵引与固定牵引
1.滑动牵引:
原理与特点:骨折端可在牵引过程中随着牵引力量发生相对移动,以不断调整骨折的对位情况。在股骨干骨折牵引治疗中,根据骨折的不同阶段和复位情况调整滑动牵引的重量和方向。例如在骨折早期,可能需要较大的牵引重量来快速纠正骨折端的明显移位,随着骨折端逐渐复位,可适当调整减轻牵引重量。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在滑动牵引过程中对牵引重量和牵引调整的耐受不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滑动牵引的调整需更加精细,要根据儿童骨折愈合的速度和骨骼生长情况来灵活调整牵引参数,以促进骨折良好愈合并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活方式:有长期卧床相关生活方式问题的患者,如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等情况,在滑动牵引过程中要结合康复锻炼等措施,因为滑动牵引过程中肢体活动相对受限,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来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病史因素: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在滑动牵引时要注意牵引重量的控制,因为骨质疏松患者骨骼强度下降,过重的牵引重量可能会导致骨折端进一步损伤或骨骼变形等情况,要根据患者的骨密度等检查结果合理设置牵引重量和牵引方式。
2.固定牵引:
原理与特点:骨折端相对固定,牵引力保持相对稳定,主要起到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和固定的作用。在股骨干骨折复位后,可采用固定牵引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牵引的重量相对较为稳定,根据骨折的稳定情况和愈合阶段来确定。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在固定牵引时要密切关注骨折端的稳定情况和牵引对骨骼的影响,因为老年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慢,且骨骼承受力较差,要确保固定牵引能够有效维持骨折复位位置,同时避免过度牵引对骨骼造成不良影响。
生活方式:对于有不良姿势等生活方式的患者,在固定牵引过程中要加强对正确姿势的指导,因为不良姿势可能会影响固定牵引的效果,导致骨折端移位等情况,要教育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配合固定牵引治疗。
病史因素: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可能存在不自主运动,在固定牵引时要采取特殊的固定措施来确保牵引的稳定性,防止因肢体不自主运动导致骨折端移位,要根据患者的神经系统病情和肢体运动情况来调整牵引的固定方式和相关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