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的成因多样,包括菌斑微生物感染(儿童清洁弱、成人维护差易堆积,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影响)、牙石刺激(随年龄沉积快,卫生差、有牙周病病史者更易受刺激)、食物嵌塞(换牙期、老年人易发生,不良饮食和咀嚼习惯、牙齿缺失未修复会致嵌塞刺激)、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修复体机械刺激,老人假牙修复、佩戴及复诊情况、修复史不佳者易受影响)、全身性疾病影响(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致牙龈红肿,不同疾病在不同年龄发病,生活方式和基础病史影响)。
一、菌斑微生物感染
(一)成因
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微生物薄膜,其中的致龋菌和牙周致病菌等会引发牙龈炎症。例如变形链球菌等细菌在口腔内代谢产酸,破坏牙齿硬组织的同时,还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儿童由于口腔清洁能力相对较弱,若日常刷牙不彻底,更易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从而增加牙龈红肿的风险;成年人若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也会因菌斑堆积引发牙龈问题。
(二)影响因素
1.年龄:儿童乳牙萌出阶段,口腔自洁能力差,菌斑易堆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净作用减弱,也更易受菌斑微生物影响出现牙龈红肿。
2.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牙龈对菌斑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增加牙龈红肿的发生几率;饮食中糖分摄入过高,为口腔内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促进细菌繁殖,也会加重牙龈炎症。
3.病史:有牙周炎等既往病史的患者,牙龈本身处于易激惹状态,菌斑微生物更容易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反复发作。
二、牙石刺激
(一)成因
牙石是菌斑矿化后形成的坚硬物质,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牙石一般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龈上牙石位于牙龈缘以上的牙面上,比较容易被发现,而龈下牙石位于牙龈缘以下的牙周袋内,不易察觉,但同样会对牙龈造成刺激。
(二)影响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牙石的沉积速度会加快,老年人牙石堆积相对较多,牙龈受刺激的可能性更大。
2.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习惯差的人,牙石沉积速度比口腔卫生良好者快。例如长期不刷牙、不使用牙线的人,牙石更容易形成并刺激牙龈。
3.病史:有牙周病病史的患者,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已受到一定破坏,牙石更容易附着,且更难清除,从而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红肿。
三、食物嵌塞
(一)成因
食物嵌塞是指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挤压嵌入相邻牙齿的牙间隙内。嵌塞的食物会压迫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出现红肿。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有龋齿导致牙齿边缘不平整等情况,都容易造成食物嵌塞。
(二)影响因素
1.年龄:儿童换牙期牙齿排列可能不整齐,容易出现食物嵌塞;老年人牙齿磨损、牙龈退缩等情况增多,也易发生食物嵌塞。
2.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良,如喜欢吃粘性大、纤维多的食物,容易导致食物嵌塞。另外,咀嚼习惯不正确,比如单侧咀嚼等,也会增加食物嵌塞的几率,进而刺激牙龈引发红肿。
3.病史:有牙齿缺失未及时修复的患者,相邻牙齿会发生移位,导致牙间隙变大,容易出现食物嵌塞,刺激牙龈引起红肿。
四、不良修复体
(一)成因
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导致牙龈红肿。例如修复体边缘不贴合、表面不光滑等,会不断摩擦牙龈,引起炎症。
(二)影响因素
1.年龄:老年人牙齿缺失后进行假牙修复的情况较多,若修复体不合适,更易出现问题;儿童一般较少涉及不良修复体相关问题,但如果是乳牙的不当修复也可能影响牙龈健康。
2.生活方式:佩戴假牙的患者如果不注意清洁和正确使用假牙,容易导致修复体周围菌斑堆积,刺激牙龈。而且如果患者在修复后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调整修复体,也会使不良修复体持续刺激牙龈。
3.病史:有口腔修复史且修复效果不佳的患者,牙龈更容易受到不良修复体的刺激而出现红肿情况。
五、全身性疾病影响
(一)成因
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牙龈的健康,导致牙龈红肿。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细菌更容易生长繁殖,且牙龈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牙龈红肿、牙周感染等问题;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会使牙龈组织中的白细胞异常增生,浸润牙龈,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等。
(二)影响因素
1.年龄:不同全身性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不同。例如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白血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儿童和青少年相对也有一定发病可能。
2.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规律服药,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加重牙龈的病变;白血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可能因疾病治疗等因素受到影响,身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引发牙龈炎症。
3.病史:本身患有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牙龈更容易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而出现红肿,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关注牙龈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