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子宫癌的检查方法多样,包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可直接观察宫颈、阴道等部位,判断子宫初步情况;三合诊能更全面了解子宫、附件及盆腔与周围组织关系)、影像学检查(超声可观察子宫及附件情况但对小病灶或早期病变诊断准确性有限;CT能评估肿瘤部位、大小等及分期,但有辐射;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利于精确分期,但费用高且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可能无法检查)、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可辅助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但不能单独诊断;宫颈刮片用于筛查宫颈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癌)以及病理检查(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金标准;诊断性刮宫是诊断子宫内膜癌重要方法;宫腔镜检查及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三者均为有创操作,术后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体格检查
1.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可直接观察宫颈、阴道等部位有无异常。医生会使用阴道窥器撑开阴道,查看宫颈形态、有无肿物、溃疡等病变,同时触诊子宫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初步判断子宫情况。若发现宫颈外观异常,如菜花样肿物,可能提示子宫癌,但需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检查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较为适用,青春期前女性因生殖系统未发育成熟,一般不常规进行阴道内的妇科检查。
2.三合诊检查:医生将食指放入阴道、中指放入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可更全面了解子宫、附件及盆腔情况,判断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子宫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是子宫癌常用的检查方法,可经腹部或阴道进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和附件结构显示更清晰,能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肌层回声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占位性病变等。如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常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可见异常团块。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适用于各年龄段女性,尤其对无法耐受侵入性检查的患者较为友好。但超声检查对于较小病灶或早期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有限。
2.CT检查:CT能清晰显示子宫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判断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周围组织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对于子宫癌的分期评估有重要价值。例如,若发现子宫旁组织受累或盆腔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处于较晚期。不过,CT检查存在一定辐射,对于年轻女性、备孕或孕期女性需谨慎使用,若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孕期女性除非病情危急,一般不建议进行CT检查,因辐射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MRI检查: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好地显示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间质受累情况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子宫癌的分期诊断准确性优于CT。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需要更精确分期的患者,MRI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且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节育环等)的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此项检查,需提前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常见与子宫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有CA125、CA199、CEA等。在子宫癌患者中,这些标志物可能会升高,但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非100%,不能单独用于诊断子宫癌。例如,CA125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妇科肿瘤中均可升高,且在一些良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也可能出现异常。不过,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有无复发。
2.细胞学检查: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筛查宫颈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表面及宫颈管内的细胞,经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有无癌细胞或癌前病变细胞。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定期进行宫颈刮片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时干预,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通过特制的吸管或毛刷获取子宫内膜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癌。该检查相对简便,对患者创伤较小,但可能存在取材不满意导致假阴性结果的情况。
四、病理检查
1.宫颈活检:对于宫颈病变疑为子宫癌者,在阴道镜指引下,取宫颈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的病理类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活检后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一段时间,以防感染。
2.诊断性刮宫:包括分段诊刮和全面刮宫,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分段诊刮先刮取宫颈管组织,再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来源,判断有无宫颈受累。全面刮宫则直接刮取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可确定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诊断性刮宫为有创操作,术后可能会有阴道出血、感染等风险,患者需遵循医生的术后指导。
3.宫腔镜检查及活检: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对于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定位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尤其适用于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异常但诊断性刮宫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宫腔镜检查也是有创操作,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