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牙周炎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牙菌斑微生物引起,发病原因包括牙菌斑、局部促进因素和全身因素,临床表现有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危害包括对口腔健康(咀嚼功能受损、口腔异味、影响邻牙)和全身健康(引发心血管疾病、影响糖尿病控制、增加早产低体重儿风险)的影响。
一、牙周炎的定义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它主要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进而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一系列病变。
二、发病原因
1.牙菌斑: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生物膜,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毒素和酶,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例如,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特定细菌在牙周炎患者的病变部位大量存在,它们会破坏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局部促进因素
牙石: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牙石的存在会持续刺激牙龈,阻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使菌斑更容易积聚,从而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食物嵌塞:食物嵌塞会导致牙龈组织受到机械性压迫,引起牙龈的炎症和萎缩,同时也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进而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缺失牙未及时修复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食物嵌塞。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组织,造成牙龈炎症、出血等问题,长期可引发牙周炎。
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排列不整齐使得口腔自洁作用变差,菌斑更容易堆积,增加了牙周炎的发病几率。例如,拥挤的牙齿之间难以清洁到位,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有利环境。
3.全身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牙周组织也会发生退行性变化,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患牙周炎。老年人患牙周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性别:一般来说,男性患牙周炎的概率可能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例如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吸烟等不良习惯,而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内分泌紊乱: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会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因素的反应性,使牙龈对菌斑等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炎症。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牙龈容易出现肿胀、出血等症状,若本身口腔卫生不佳,就更容易引发牙周炎。
系统性疾病:一些系统性疾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且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存在缺陷,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加重牙周炎的病情;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也容易发生严重的牙周感染。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个体患牙周炎的易感性。例如,家族中有牙周炎患者的人,其患牙周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抵抗力,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等,从而增加患牙周炎的几率,并且会使牙周炎的病情更容易复发和加重。此外,酗酒、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对牙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临床表现
1.牙龈炎症:牙龈红肿、易出血是牙周炎早期常见的表现。患者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牙龈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暗红色。
2.牙周袋形成:随着病情的发展,牙周组织被破坏,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医生通过牙周探针可以探测到牙周袋的深度,牙周袋内会有炎性渗出物、细菌等。
3.牙槽骨吸收:牙槽骨的吸收会导致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高度降低、骨密度降低等改变。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会影响牙齿的稳固性,严重时可导致牙齿松动。
4.牙齿松动和移位:当牙槽骨吸收达到一定程度时,牙齿的支持力量不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时牙齿可发生移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
四、牙周炎的危害
1.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咀嚼功能受损:牙齿松动、移位会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长期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
口腔异味:牙周袋内的细菌繁殖、坏死组织分解等会产生异味,导致口腔异味,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邻牙影响:牙周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波及邻牙,导致邻牙也出现牙周组织的破坏,引发一系列口腔问题。
2.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牙周炎产生的细菌毒素等物质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牙周炎和糖尿病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并发牙周炎,而牙周炎也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病情。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孕妇患有牙周炎时,可能会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这是因为牙周炎产生的炎症因子等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