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
肺鳞癌骨转移的治疗包括全身系统治疗、骨转移相关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系统治疗有化疗(含铂双药为常用方案,需考虑患者体能、年龄、基础疾病等)、靶向治疗(肺鳞癌EGFR突变率低,需基因检测支持,要综合评估老年或有基础疾病患者的获益风险)、免疫治疗(对合适人群有效,老年或有基础免疫相关疾病患者需谨慎,注意特殊不良反应);骨转移相关治疗有双膦酸盐类药物(可缓解骨痛等,肾功能不全、特殊情况患者需谨慎)、放射性核素治疗(多发骨转移可考虑,注意血常规差患者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监测);局部治疗有放射治疗(缓解骨痛等,需考虑患者身体状况)、手术治疗(骨转移灶致严重骨折风险或已骨折时考虑,需评估全身状况及手术耐受情况,尤其老年患者)
一、全身系统治疗
1.化疗:
对于肺鳞癌骨转移患者,含铂双药化疗是常用方案,如顺铂联合吉西他滨、顺铂联合紫杉醇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化疗可以缩小肿瘤病灶,缓解骨转移相关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含铂化疗方案能使部分患者的骨痛等症状得到改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
对于体能状态较好的患者可选用联合化疗,体能状态较差者可考虑单药化疗。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可能对化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更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格外谨慎,因为不同的化疗药物可能对这些基础疾病产生不同影响。
2.靶向治疗:
目前肺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相对有限,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在肺腺癌中应用较多,肺鳞癌中EGFR突变率较低,约1%-3%,所以对于大部分肺鳞癌骨转移患者靶向治疗不是首选。但如果有合适的靶向治疗靶点检测结果支持,也可考虑靶向治疗。例如,对于伴有特定靶点突变的患者,靶向药物可能会比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和更轻的不良反应,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明确是否适合。
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考虑靶向治疗时,要综合评估药物可能带来的获益和风险,因为靶向药物也可能存在特定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等,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这些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不同。
3.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鳞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对于PD-L1表达阳性等合适人群,免疫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临床研究发现,免疫治疗能够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对于骨转移患者可能有助于缓解骨相关事件,延长生存。例如,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有其特殊性,如免疫相关肺炎、结肠炎、内分泌紊乱等。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免疫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二、骨转移相关治疗
1.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缓解骨痛,降低骨相关事件(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的发生风险。常用的双膦酸盐有唑来膦酸等。多项研究证实,使用双膦酸盐能够改善肺鳞癌骨转移患者的骨痛症状,延长出现骨相关事件的时间。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双膦酸盐需要调整剂量,因为双膦酸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对于有颌骨坏死病史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使用双膦酸盐需谨慎评估,因为双膦酸盐可能增加颌骨坏死的发生风险。
2.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于多发骨转移的患者,可考虑放射性核素治疗,如锶-89(89Sr)等。放射性核素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骨转移病灶部位,通过发射β射线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缓解骨痛。临床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治疗对部分骨转移患者的骨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放射性核素治疗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血常规指标较差的患者(如白细胞、血小板过低等)需谨慎使用。老年患者本身造血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在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时要更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并且治疗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三、局部治疗
1.放射治疗:
对于单个或少数骨转移灶引起明显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局部放射治疗可以起到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的作用。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量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减轻肿瘤对骨组织的破坏,从而缓解骨痛。例如,对于局限性的骨转移灶,局部放疗能使约70%-90%的患者骨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放射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对放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弱,在放疗前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一般状况。对于有骨髓抑制等情况的患者,放疗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谨慎进行,以避免加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
如果骨转移灶导致严重的病理性骨折风险较高或已经发生病理性骨折影响患者活动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长骨转移灶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骨折固定手术等。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耐受情况,对于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手术可能不是首选。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术后恢复能力等因素,如心肺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创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