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上颌窦炎症是怎么回事
双侧上颌窦炎症是双侧上颌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感染、鼻腔疾病、全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症状有局部的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和全身的发热、乏力等;诊断依靠症状评估、鼻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等)、鼻腔冲洗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特点和应对措施,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几率,需改善;预防要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保持鼻腔清洁和积极治疗鼻腔疾病。
一、双侧上颌窦炎症的定义
双侧上颌窦炎症是指双侧上颌窦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上颌窦是鼻窦的一部分,位于两侧面颊部。正常情况下,上颌窦内的分泌物会通过自然开口排出到鼻腔,但当各种原因导致鼻窦开口阻塞或黏膜功能异常时,就容易引发炎症。
二、双侧上颌窦炎症的病因
1.感染因素:主要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细菌感染中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双侧上颌窦炎症;真菌感染相对较少,但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可能发生。
2.鼻腔疾病: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甲肥大等鼻腔结构异常,会阻碍上颌窦的引流,使分泌物积聚,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处于过敏状态,也会影响上颌窦的正常引流和黏膜功能。
3.全身因素: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如贫血、糖尿病等,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发双侧上颌窦炎症。
4.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粉尘、化学气体等,会刺激上颌窦黏膜,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加炎症发生的风险。此外,气温骤变、寒冷、潮湿等气候因素也可能诱发该病。
三、双侧上颌窦炎症的症状
1.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是由于鼻腔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所致。流涕,通常为黏脓性或脓性鼻涕,量较多,有时会伴有血丝。嗅觉减退,因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积聚影响嗅觉感受器。头痛和面部疼痛也是常见症状,一般晨起时症状较轻,午后加重,疼痛部位主要在面颊部、上颌磨牙区或眶下区。
2.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儿童患者的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咳嗽等表现。
四、双侧上颌窦炎症的诊断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头痛的特点、持续时间等,了解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2.鼻内镜检查: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鼻腔和鼻窦开口的情况,查看有无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堵塞等表现,还能发现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结构异常。
3.影像学检查:鼻窦CT扫描是诊断双侧上颌窦炎症的重要方法,能够清晰显示上颌窦内的病变情况,如黏膜增厚、积液、窦腔密度改变等,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五、双侧上颌窦炎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双侧上颌窦炎症,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用药时间不少于10天。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减充血剂:能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轻鼻塞,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黏液促排剂:促进上颌窦内的分泌物排出,改善鼻窦的引流。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减轻炎症,改善鼻腔通气。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鼻腔结构异常或有鼻息肉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通过鼻内镜进入鼻腔,开放上颌窦开口,改善引流。
六、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1.儿童:儿童的鼻窦发育尚未完全,免疫系统也不完善,更容易患上双侧上颌窦炎症。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鼻塞、流涕外,还可能出现咳嗽、睡眠打鼾等。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炎症的恢复。在治疗双侧上颌窦炎症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变化会影响鼻窦的引流,增加患双侧上颌窦炎症的风险。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鼻腔冲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
4.生活方式影响及应对: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增加患双侧上颌窦炎症的几率。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
七、双侧上颌窦炎症的预防
1.增强体质: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2.预防感冒: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勤洗手,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3.保持鼻腔清洁:可以定期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过敏原。
4.积极治疗鼻腔疾病:如发现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腔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影响鼻窦的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