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后的恢复问题
股骨干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后期负重及平衡步态训练;饮食要保证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摄入,特殊人群有不同要求;需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分别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一、康复训练
1.早期阶段(术后1-2周)
此阶段主要以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为主,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轻微收缩和放松,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例如,患者可在卧床时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更要注重早期的肌肉收缩训练,因为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早期肌肉等长收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风险。
2.中期阶段(术后2-8周)
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在骨折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等活动度训练。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导致损伤。例如,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借助康复器械或家人的帮助进行膝关节的缓慢屈伸,每次活动幅度逐渐增加,但要以患者不感到明显疼痛为度,每天训练2-3次,每次15-20分钟。对于老年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要考虑其骨质疏松等情况,动作更要缓慢平稳,防止因骨质脆弱而发生再损伤。
3.后期阶段(术后8周以后)
开始进行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逐步增加患肢的负重重量。对于年轻、身体素质较好且骨折愈合良好的患者,可以先从部分负重开始,如使用拐杖辅助下的部分负重行走,然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而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进行负重训练时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因负重行走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而出现意外情况。同时,要结合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二、饮食营养
1.蛋白质摄入
骨折恢复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一般来说,患者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蛋白质的需求量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蛋白质摄入量相对较高,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1.5-2.0克蛋白质;成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1.0-1.2克蛋白质;老年人由于肌肉量减少,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每天每千克体重也需摄入1.0-1.2克蛋白质,但要注意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来源。例如,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适合各类患者食用,每周可摄入2-3次。
2.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患者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天可饮用300-500毫升。同时,要适当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导致皮肤损伤。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由于钙流失增加,可能需要额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补充导致不良反应。例如,老年人可在医生建议下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等,同时搭配维生素D制剂,以促进钙的吸收。
3.其他营养素
还应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锌等。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骨折愈合,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如橙子、菠菜等。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对组织修复有重要作用,坚果、瘦肉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在饮食营养方面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避免高糖食物的过多摄入,保证碳水化合物的合理分配,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同时满足骨折恢复对营养的需求。
三、并发症预防
1.深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干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等原因,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对于所有股骨干骨折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要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通过早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使用弹力袜等方法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于高危患者,如老年、肥胖、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等,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的肿胀、疼痛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例如,患者卧床时可将下肢适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2.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能够起床活动的患者,要尽早鼓励其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咳嗽反射较弱,更要加强护理,定期帮助其翻身、拍背,指导其正确咳嗽。例如,每2-3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每次翻身时进行拍背,从下向上、从外向内,促进痰液松动排出。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感染。
3.压疮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压疮,尤其是骨隆突部位。要定期为患者更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减轻局部压力。对于皮肤易出汗的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使用爽身粉等保持皮肤干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娇嫩,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护理用品,避免皮肤受到过度摩擦和压迫。例如,在为儿童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选择柔软的床垫和床单,防止压疮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