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及康复护理。一般护理有体位护理(保持正确体位、注意特殊人群护理)和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腰部及下肢情况);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包括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处理早期迹象)、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肺部感染(呼吸咳痰训练、通风);康复护理分早期(四肢及腰背肌等长收缩)、中期(增加强度难度、坐起站位转移及腰部活动)、后期(全面锻炼、恢复能力)。
一、腰椎骨折的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对于腰椎骨折患者,急性期需保持正确的体位,一般建议平卧硬板床,在腰部下方可垫薄枕,使腰椎处于轻度前凸的生理曲度,这样有助于减轻疼痛,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要定时协助其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扭曲,防止发生压疮等并发症。儿童腰椎骨折相对较少见,但护理时同样要注意保持良好体位,以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女性患者,在体位护理时要考虑其生理特点,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乳房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对于男性患者,也要注意会阴部的护理,防止因长期卧位导致局部不适。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若患者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等并发症;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也可能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例如,当腰椎骨折合并有脊髓损伤时,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血压、心率等的改变。对于老年腰椎骨折患者,其机体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更需密切观察。儿童腰椎骨折后,由于其身体对病情变化的反应与成人不同,也需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异常表现,如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方面的变化。
观察患者腰部疼痛、肿胀情况以及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若患者腰部疼痛加剧、肿胀明显加重,或下肢出现麻木、无力、感觉减退等情况,可能提示骨折移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二、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由于腰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皮肤长时间受压,容易发生压疮。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床铺平整无褶皱。对于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等,可使用气垫床、减压垫圈等。对于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要注意加强这些部位的护理。儿童皮肤娇嫩,在使用减压用品时要选择合适的产品,避免损伤皮肤。
若发现皮肤有发红、破损等早期压疮迹象,要增加翻身次数,局部可使用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2.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左右,以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对于不能自行饮水的患者,可适当进行静脉补液。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有所减退,且长期卧床泌尿系统感染风险高,更要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儿童患者也要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但要注意避免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等情况。
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袋等引流装置,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
3.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对于老年患者,其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肺部护理。儿童患者由于咳嗽反射较弱,在进行拍背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可通过改变体位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维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三、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锻炼
腰椎骨折早期(一般在骨折后1-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收缩舒张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锻炼强度,以不引起患儿疲劳为宜。
同时,可进行腰背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利用腹部肌肉收缩使腰部紧贴床面,每次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2.中期康复锻炼
骨折2-3周后,可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难度。例如,指导患者在佩戴腰围的保护下进行坐起训练,开始时可先半卧位,逐渐增加坐立的时间和角度。然后进行卧位到站位的转移训练,在他人协助或借助康复器械的情况下,慢慢从卧位转为站位。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坐起和站位转移时要更加缓慢、小心,防止发生跌倒等意外。儿童患者在中期康复锻炼时,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还可进行腰部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准。
3.后期康复锻炼
骨折愈合后期(一般在骨折后3个月左右),可进行全面的康复锻炼,包括腰背肌的力量训练,如拱桥运动等。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为支点,抬起臀部,尽量使身体呈拱桥状,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可进行行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增强腰部及全身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但在进行这些运动时,仍要注意保护腰部,避免再次受伤。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在后期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