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是眼科疾病,分共同性和非共同性斜视。发病机制涉及神经支配(婴幼儿神经发育、用眼不当影响)和眼外肌(发育异常、性别激素影响)。临床表现有外观眼球位置异常、伴眼睑下垂及影响视觉功能。诊断通过视力、眼位(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眼球运动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屈光矫正、弱视治疗)和手术(调整眼外肌矫正眼位)
一、斜视的定义
斜视是一种眼科疾病,指的是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于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球无运动障碍、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斜视度相等为主要特征;非共同性斜视则是由于神经麻痹或眼外肌受损等原因导致眼球运动受限,且第二眼位斜视度大于第一眼位斜视度。
二、斜视的发病机制
1.神经支配因素
从年龄角度看,婴幼儿时期神经发育尚不完善,可能影响眼外肌的协调运动。例如,支配眼外肌的神经传导通路在儿童早期如果出现异常,就可能引发斜视。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儿童,其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神经支配眼外肌的正常功能,增加斜视发生的风险。
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用眼不当,如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可能干扰神经对眼外肌的精细调节,虽然这不是直接导致神经支配异常的唯一原因,但会对神经支配因素产生一定影响。
2.眼外肌因素
眼外肌本身的发育异常是斜视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如果眼外肌发育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两眼的眼外肌力量不平衡。比如某一条眼外肌的肌纤维数量、结构等出现异常,就会使眼球的运动不能协调一致,从而引发斜视。对于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就存在眼外肌的先天发育异常,容易出现斜视。
不同性别在斜视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研究显示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主导因素。不过,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青春期、妊娠期等,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对眼外肌的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斜视的发生发展。
三、斜视的临床表现
1.外观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眼球位置异常,如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可能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下偏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能首先发现孩子的眼睛看起来“不对劲儿”,比如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偏斜。从年龄方面看,婴幼儿时期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眼球运动情况,若发现眼球有异常偏斜,应及时就医。
部分斜视患者可能伴有眼睑下垂等表现,尤其是先天性斜视的患儿,可能同时存在眼睑发育异常与眼球偏斜的情况。
2.视觉功能影响
斜视会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对于儿童来说,双眼单视功能在儿童早期逐渐发育完善,若在此期间发生斜视,会严重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形成。例如,患儿可能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距离、深度等,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如影响立体几何的学习)、职业选择(如一些需要良好立体视觉的职业,如飞行员、外科医生等可能无法从事)。不同年龄的儿童,斜视对视觉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年龄越小,影响越严重,因为双眼单视功能在早期发育阶段更为关键。
四、斜视的诊断方法
1.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视力情况,了解双眼的视力水平。对于儿童患者,需要采用适合其年龄的视力检查方法,如幼儿使用图形视力表等。如果发现双眼视力差距较大,可能提示存在斜视导致的视觉剥夺,影响视力较好眼的发育,从而出现屈光参差等情况。
2.眼位检查
角膜映光法:让患者注视正前方的光源,观察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若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则眼位正常;若反光点偏离中央,则提示存在斜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初步判断眼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适用,但对于配合度较差的儿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操作。
遮盖-去遮盖试验:遮盖一眼,观察另一只眼的运动情况,然后去掉遮盖,观察两眼的运动变化。若遮盖健眼时,斜眼发生移动,去掉遮盖后斜眼回到原位,而健眼移动,则提示为隐性斜视;若遮盖健眼时斜眼不动,去掉遮盖后健眼移动,则提示为显斜视。通过这种检查可以明确斜视的类型和程度,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进行,但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配合检查。
3.眼球运动检查
检查眼球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情况,观察眼外肌的运动是否正常。通过让患者向上下左右及各个斜方向转动眼球,评估眼外肌的力量和协调性。对于有神经麻痹等情况导致的非共同性斜视,眼球运动检查可以发现受限的方向。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配合眼球运动检查时可能有不同表现,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医生通过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其配合检查。
五、斜视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屈光矫正:如果斜视是由于屈光不正引起的,如远视、近视或散光等,需要进行屈光矫正。对于儿童患者,首先要进行准确的验光,然后佩戴合适的眼镜。例如,对于伴有远视的内斜视患儿,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从而减轻斜视程度。不同年龄的儿童,验光的准确性要求不同,需要由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眼镜度数合适。
弱视治疗:对于同时伴有弱视的斜视患者,需要进行弱视治疗。弱视治疗方法包括遮盖疗法(遮盖健眼,强迫使用斜眼注视)、视觉训练等。对于儿童弱视患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因为儿童的视觉发育可塑性较强。例如,通过遮盖疗法,每天遮盖健眼一定时间,刺激斜眼的视觉发育,同时配合精细目力训练等视觉训练方法,促进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2.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斜视程度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原理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附着点位置,从而矫正眼位。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斜视的类型、程度等。例如,对于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可能会选择减弱内直肌或加强外直肌的手术方式。手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适用,但术后的恢复和护理对于儿童患者尤为重要,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术后的眼部护理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