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病程超6周且每周至少发作2次,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反应的疾病。其病因有内在因素(自身免疫、遗传、慢性疾病)和外在因素(食物、药物、感染、环境);临床表现有风团红斑、病程迁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是避免诱因、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慢性荨麻疹的定义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它是指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程超过6周且每周发作至少2次。
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一)内在因素
1.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紊乱,体内可检测到自身抗体,如抗IgE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可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活化,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荨麻疹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中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慢性荨麻疹的易感性相关,若家族中有慢性荨麻疹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3.慢性疾病影响:一些慢性疾病可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例,有研究发现约1/3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清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荨麻疹症状缓解。
(二)外在因素
1.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某些食物可引起慢性荨麻疹,常见的有鱼、虾、蟹、蛋类、牛奶等动物性蛋白,以及草莓、可可、番茄和某些食物添加剂等。例如,对牛奶过敏的人群,饮用牛奶后可能出现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2.药物:许多药物可引起荨麻疹,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可表现为慢性过程。
3.感染因素: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都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可出现慢性荨麻疹的表现。
4.环境因素: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可引起慢性荨麻疹。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过敏者接触花粉后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
三、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特点
1.风团与红斑:患者皮肤会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可呈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伴有明显瘙痒。风团一般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新的风团可不断出现,病情迁延不愈。
2.病程特点:病程超过6周,且每周发作至少2次,病情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同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差异较大。
(二)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1.儿童: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症状观察相对困难。儿童患者风团可能更易出现在暴露部位,如面部、手部等,且瘙痒可能影响儿童的睡眠和生活质量。部分儿童慢性荨麻疹可能与感染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如病毒感染后诱发。
2.老年人:老年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疾病增多等因素相关。老年人皮肤相对敏感,且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四、慢性荨麻疹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皮疹出现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在进食特定食物后出现皮疹,是否在接触某种物质后症状加重等。
(二)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皮肤,观察风团、红斑等皮疹的形态、分布等情况。同时,需检查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相关的部位,如检查口腔、咽喉等部位有无黏膜受累情况,部分严重的慢性荨麻疹可能出现喉头水肿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部分患者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过敏等因素。
2.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因素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可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甲状腺自身抗体等。
3.感染相关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病毒血清学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因素。
五、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原则
(一)避免诱因
详细询问病史,帮助患者寻找并避免可能的诱因。例如,明确是食物过敏引起的,应避免食用相关食物;是吸入物过敏引起的,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选用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些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
2.其他药物:对于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但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慢性荨麻疹患者在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因此在使用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要确保药物之间不会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需谨慎,应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组胺药物,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