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增生是怎么回事
牙龈增生是牙龈组织细胞成分增多致体积增大的病理过程,常见病因有药物、局部刺激、全身疾病因素,临床表现为牙龈外观改变和功能异常,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会影响各方面情况。
一、牙龈增生的定义
牙龈增生是指牙龈组织的细胞成分增多所致的牙龈体积增大,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病理过程,并非正常生理现象。
二、常见病因
1.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牙龈增生,例如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胶原合成等有关,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牙龈增生;还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也可引起牙龈增生,这类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通常从牙龈乳头开始,逐渐波及附着龈。
年龄、性别方面,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段对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的易感性可能有所不同,在性别上,暂无明确的显著差异,但个体差异较大。生活方式上,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的患者可能更易在服用相关药物后出现牙龈增生,因为口腔卫生不良会影响局部牙龈的健康状况,加重药物对牙龈的刺激。
2.局部刺激因素
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存在于牙龈周围,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牙龈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出现牙龈增生。例如,牙石的机械刺激会持续损伤牙龈,促使牙龈纤维组织增生。
不同年龄人群局部刺激因素的影响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更容易形成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生活方式上,不爱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会增加局部刺激物的堆积;有正畸治疗等情况的患者,由于口腔内有矫治装置,也更容易出现局部刺激,进而引发牙龈增生。
3.全身疾病因素
某些全身疾病也可导致牙龈增生,如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从幼儿时期就可能出现牙龈增生,且增生范围广泛,可累及全口牙龈;还有白血病患者,由于牙龈组织中大量白细胞浸润,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同时伴有牙龈出血等症状。
对于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年龄不同病情表现可能不同,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生活方式上,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果同时存在口腔卫生不良等情况,会加重牙龈增生的程度;有全身疾病病史的患者,在口腔治疗等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因为牙龈增生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三、临床表现
1.牙龈外观改变
牙龈颜色可能从正常的粉红色变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脆弱,表面可能不光滑,有的患者牙龈增生呈结节状、分叶状等不同形态。例如药物性牙龈增生,增生的牙龈一般呈淡粉红色,质地坚韧,略有弹性。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牙龈外观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的牙龈增生可能更易受局部刺激因素影响而出现外观改变;女性在妊娠期如果出现牙龈增生,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外观上可能有其特殊表现。
2.牙龈功能异常
牙龈增生可能会影响咀嚼功能,导致患者咀嚼时感觉不适;还可能影响口腔的自洁作用,使食物残渣更易在口腔内残留,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和增生;同时,牙龈增生可能导致牙齿移位、排列不整齐等问题,影响美观和口腔功能。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咀嚼功能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儿童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营养摄入;生活方式上,长期咀嚼功能受影响可能导致患者饮食习惯改变;有牙齿排列问题的患者在社交等方面可能会有心理压力。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包括是否长期服用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可能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全身疾病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苯妥英钠的服用史,持续时间多长;是否患有白血病等全身疾病。
在采集病史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儿童患者可能用药史相对简单,但要询问是否有特殊用药情况;女性患者要询问是否处于妊娠期等特殊时期。
2.口腔检查
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等,检查牙龈是否有增生、出血等情况;检查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的存在情况;还可以通过牙周探针检查牙龈的探诊深度等牙周情况。例如,用牙周探针探测牙龈增生部位的探诊深度,判断是否存在牙周袋等情况。
不同年龄患者的口腔检查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患者要注意乳牙和恒牙的情况;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要特别注意牙龈在妊娠期的特殊表现,进行针对性检查。
3.辅助检查
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等,如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白细胞等指标是否异常;对于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年龄较小的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等要考虑其耐受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基因检测等对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其意义和过程。
五、治疗原则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通过洁治术去除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物,对于有食物嵌塞的患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调整咬合、清除嵌塞的食物等。例如,使用超声波洁牙机去除牙石,用牙线等清除食物嵌塞。
不同年龄患者的局部刺激因素去除方法要考虑其特殊性,儿童患者在洁治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注意安抚患儿情绪;对于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要在控制全身病情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刺激因素的去除,确保操作安全。
2.药物治疗
如果是药物因素引起的牙龈增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更换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但这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因为更换药物可能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例如,对于因服用苯妥英钠导致牙龈增生的患者,医生会权衡原发病治疗和牙龈增生治疗的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换药。
药物治疗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采用药物治疗牙龈增生,而是以局部处理为主;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使用药物要特别谨慎,避免对胎儿等产生不良影响。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性牙龈增生严重、影响咀嚼和美观等情况,可考虑进行牙龈切除术或牙龈成形术等手术治疗,切除增生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例如,药物性牙龈增生导致牙龈过度增生影响牙齿排列时,可行牙龈切除术。
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年龄较小的患者手术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一般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对妊娠等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