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怎么查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类、胆红素类、白蛋白与球蛋白等指标及意义,检查前需注意饮食、药物、休息等方面,不同人群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肝功能异常后可通过影像学、病原学、肝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诊断。
一、肝功能检查项目及意义
1.转氨酶类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LT水平升高常见于各种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一般来说,ALT的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异,通常在5~40U/L左右。例如,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由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破坏或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ALT往往会显著升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也存在于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AST升高可见于肝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见于心肌梗死等其他疾病。AST与ALT的比值也有一定意义,例如在肝炎早期,AST/ALT比值通常小于1,而在肝炎后期或肝硬化时,AST/ALT比值可能大于1。
2.胆红素类指标
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TBil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直接胆红素主要反映肝外胆管阻塞、肝内胆汁淤积等情况,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8μmol/L;间接胆红素主要反映红细胞破坏过多等情况,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7~10.2μmol/L。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通常在3.4~17.1μmol/L左右。例如,溶血性黄疸时,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生成增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导致总胆红素尤其是间接胆红素升高;而阻塞性黄疸时,胆道梗阻,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
直接胆红素:其升高主要见于肝内及肝外胆管阻塞性疾病、肝细胞黄疸等。当胆道结石、肿瘤等引起胆道梗阻时,直接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入肠道,逆流入血,导致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
3.白蛋白与球蛋白指标
白蛋白(ALB):由肝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正常参考值一般为40~55g/L。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受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同时可能伴有营养不良等情况,导致白蛋白水平降低。
球蛋白(GLB):包括多种球蛋白,其升高常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白球比(A/G)正常参考值为1.5~2.5:1,白球比倒置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二、肝功能检查前的准备
1.饮食方面
检查前3天内应保持正常饮食,避免大量饮酒,因为饮酒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指标,尤其是转氨酶等。例如,大量饮酒后可能会导致ALT、AST暂时升高,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检查前8~12小时应禁食禁水,因为进食会影响血脂、血糖等指标,同时也可能使肝功能相关指标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晚餐后就不要再进食了,保证空腹状态进行检查。
2.药物方面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如抗生素(如红霉素等)、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等)、降糖药等。如果正在服用药物,应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在检查前停药或调整用药。例如,长期服用异烟肼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在检查肝功能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影响。
3.其他方面
检查前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转氨酶等指标暂时升高。例如,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导致ALT轻度升高,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同时,要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紧张情绪,因为紧张也可能对肝功能检查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三、不同人群肝功能异常检查的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
儿童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要尽量安抚其情绪,避免因哭闹、不配合而影响采血等操作。儿童的肝功能指标参考值与成人有所不同,医生在解读检查结果时会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例如,儿童的白蛋白合成能力相对较弱,在评估白蛋白水平时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等因素。同时,儿童如果有先天性肝脏疾病等情况,在检查前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肝功能情况。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肝功能检查前,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等情况。老年人群的肝脏功能本身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指标。例如,老年人群如果患有冠心病,正在服用的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医生在解读肝功能检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这些因素。而且老年人群在检查后要注意休息,因为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3.女性人群
女性在生理期时,肝功能指标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一般影响不大。如果是妊娠期女性,肝功能检查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妊娠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等情况。在检查前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医生会根据妊娠阶段等因素综合评估肝功能检查结果。
四、肝功能异常的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1.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肝囊肿、肝肿瘤等)、是否有脂肪肝、肝硬化等情况。例如,脂肪肝患者在B超下可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等特征;肝肿瘤患者可发现肝脏内有异常回声团块等。
CT或MRI检查:对于B超发现异常的情况,可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病变情况,对于肝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例如,CT增强扫描可以帮助判断肝脏肿瘤的血供情况,从而辅助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2.病原学检查
如果考虑是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功能异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如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查,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感染状态;丙肝抗体检查及丙肝RNA定量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及病毒复制情况等。例如,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乙肝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可能提示病毒复制相对较低,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肝穿刺活检
在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可能会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程度等,对于一些疑难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一些慢性肝病患者,通过肝穿刺活检可以明确是炎症活动期还是纤维化期等情况,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但肝穿刺活检是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