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是肝脏受多种致病因素损害致形态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常,诊断需综合病史、症状、生化指标(如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白蛋白、凝血功能指标等)、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及肝脏活检,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诊断有特殊考虑,要全面准确诊断。
一、肝功能不全的定义
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受到多种致病因素损害,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破坏和肝功能异常。
二、常用诊断标准相关指标及意义
(一)生化指标
1.血清胆红素
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17.1μmol/L。当肝功能不全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可导致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例如,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通常在17.1-171μmol/L之间,梗阻性黄疸时可明显升高,超过342μmol/L等。血清胆红素水平反映了胆红素代谢的异常情况,是评估肝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约0-6.8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内及肝外胆管阻塞、肝细胞损害等情况,其升高程度与胆道梗阻的程度和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
2.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释放入血,导致血清ALT升高。各种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升高,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ALT升高也可见于心肌梗死、骨骼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不过在肝脏疾病中更为特异。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参考值为0-37U/L。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坏死时,线粒体中的AST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ST升高。AST升高常见于重症肝炎、肝坏死等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情况,AST/ALT比值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ALT比值常大于2。
3.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为40-55g/L。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肝功能不全时,肝细胞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同时可能伴有白蛋白的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时白蛋白从尿中丢失)等情况,导致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降低程度与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肝功能不全时,白蛋白可明显降低,低于30g/L以下,可出现低蛋白血症相关的临床表现,如水肿等。
4.凝血功能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PT参考值为11-13秒,INR参考值为0.8-1.2。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等)的主要场所,肝功能不全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PT延长,INR升高。INR是评估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INR升高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严重受损,严重肝功能不全时INR可显著升高,是判断肝功能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参考值为25-37秒。APTT延长也可见于肝功能不全导致的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但不如PT和INR对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异常的反映敏感。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功能不全时,可能出现肝脏大小的改变,如肝硬化时肝脏体积缩小,边缘不光滑;脂肪肝时肝脏实质回声增强等。超声检查还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肝内占位性病变、胆道扩张等情况,有助于鉴别肝功能不全的病因,如是否由肝内肿瘤、胆道结石等引起。
2.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对于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如肝癌、肝血管瘤等)、肝硬化的结节形成等具有重要价值。在肝功能不全时,通过CT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具体病变情况,帮助明确病因和评估肝脏的损害程度。例如,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肝脏内异常密度影,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叶比例失调等表现。
3.磁共振成像(MRI)
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小的病变、血管病变等的显示优于CT。在肝功能不全的诊断中,MRI可以更精确地评估肝脏的形态、结构以及病变情况,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如鉴别肝脏良性和恶性肿瘤等。
(三)肝脏活检
1.肝脏活检是诊断肝功能不全病因的金标准之一。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等病理类型。例如,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肝脏活检可以帮助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改变等。但肝脏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不同人群肝功能不全诊断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
1.儿童的肝脏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诊断肝功能不全时,需要考虑其年龄特点。例如,儿童的血清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其特定的胆红素变化规律,若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且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提示肝功能不全。在转氨酶方面,儿童的ALT、AST正常参考值范围与成人也有差异,而且儿童肝功能不全的病因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先天性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在诊断时需要结合儿童的病史、家族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2.儿童进行肝脏活检等有创检查时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适应证,在操作前充分准备,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等操作规范,术后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任何小的并发症都可能对其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二)老年人
1.老年人肝功能减退是生理性的退变,在诊断肝功能不全时,需要注意与生理性肝功能减退相鉴别。老年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因生理性因素而有所降低,但如果降低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范围,则需要考虑病理性肝功能不全的可能。在凝血功能指标方面,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凝血功能生理性减退,所以在判断PT、INR等指标时,要结合老年人的基础健康状况综合分析。此外,老年人肝功能不全的病因可能与慢性疾病相关,如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可能与老年人长期饮酒相关)、药物性肝损伤(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的几率较高,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不全)等,需要详细询问老年人的病史、用药史等情况。
(三)妊娠期女性
1.妊娠期女性的肝功能会发生一些生理性变化,如血清胆红素可能轻度升高,白蛋白可能略有降低等。在诊断肝功能不全时,需要考虑这些生理性变化。例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其诊断需要结合孕妇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瘙痒等)、生化指标(如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等)以及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疾病。同时,妊娠期女性使用药物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在评估肝功能不全的病因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
总之,肝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肝脏活检等多方面的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