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错颌畸形
错颌畸形是儿童生长发育中由遗传或环境因素致牙齿、颌骨、颅面畸形,包括牙齿排列、上下牙弓颌关系、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成因有遗传及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含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危害涉及口腔健康(咀嚼功能障碍、清洁困难)、面部美观及全身健康。诊断通过临床检查、模型分析、X线检查等。矫正方法有早期干预矫正、传统固定矫正、隐形矫正、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一、错颌畸形的定义
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主要包括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颌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等。
(一)牙齿排列不齐方面
牙齿可能出现拥挤、稀疏、扭转等情况。例如牙齿拥挤是指牙弓内牙齿数量超过牙弓所能容纳的正常数量,导致牙齿相互重叠、排列不整齐,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父母存在牙齿拥挤情况,子女发生牙齿拥挤的概率相对较高;而牙齿稀疏可能是先天缺牙等原因导致,影响牙齿的正常美观和功能。
(二)上下牙弓颌关系异常方面
常见的有深覆颌,即上前牙覆盖下前牙过多,超过正常范围;深覆盖,是指上前牙向前倾斜过度,水平向超出下前牙的距离过大;还有反颌,也就是常说的“地包天”,下颌前突,上颌后缩,导致下前牙覆盖上前牙等,这些颌关系异常可能会影响咀嚼功能、面部美观以及口腔健康等多方面。
(三)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方面
颌骨可能出现上颌前突,面部显得凸面型;下颌后缩,面部呈凹面型等情况。不同的颌骨形态位置异常会从整体上影响面部的对称性和美观度,同时也会对咬合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二、错颌畸形的成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错颌畸形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错颌畸形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例如,某些牙齿的形态、大小、排列以及颌骨的形态等特征可能会由父母遗传给子女。如果父母存在明显的错颌畸形,如牙齿严重拥挤、反颌等,子女发生相似错颌畸形的可能性相对增大。这是因为遗传物质决定了牙齿和颌骨发育的基本结构和形态,基因会影响牙槽骨的生长、牙齿的萌出顺序和方向等。
(二)环境因素
1.口腔不良习惯
吮指习惯:儿童长期吮指,会影响上颌前部的发育和下颌的位置,可能导致前牙反颌、上颌前突等错颌畸形。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儿童吮指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自行消失,但如果超过5岁仍然存在吮指习惯,则容易引发错颌畸形。
口呼吸习惯:长期用口呼吸,空气不能经过鼻腔的正常过滤、加温、加湿等处理,会影响颌面的正常发育,导致上颌骨狭长、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等错颌畸形。口呼吸常见于患有腺样体肥大、鼻炎等疾病的儿童,这些疾病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迫使儿童用口呼吸。
偏侧咀嚼习惯:长期偏侧咀嚼会使咀嚼侧的颌骨和肌肉发育过度,而废用侧的颌骨和肌肉发育不足,导致面部左右不对称,出现下颌偏斜等错颌畸形。
2.替牙异常
乳牙早失:乳牙因龋齿等原因过早脱落,会导致相邻牙齿向缺牙间隙倾斜移位,占据缺牙间隙,使得后继恒牙萌出时没有足够的空间,从而出现牙齿排列不齐等错颌畸形。
乳牙滞留:乳牙到了替换时间仍不脱落,会占据恒牙萌出的位置,导致恒牙错位萌出,出现牙齿排列紊乱等情况。
多生牙:口腔内存在额外的牙齿,会占据正常牙齿的位置,引起牙齿的排列拥挤、错位等错颌畸形。多生牙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所致。
三、错颌畸形的危害
(一)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1.咀嚼功能障碍
错颌畸形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导致咀嚼效率降低,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例如,深覆颌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前牙咬在上前牙腭侧黏膜上的情况,无法正常咀嚼食物;反颌患者的上下前牙不能正常对合,咀嚼功能明显受限,长期如此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2.口腔清洁困难
牙齿排列不齐、颌关系异常等会使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增加了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风险。例如,牙齿拥挤的部位难以清洁,菌斑容易堆积,长期可导致龋齿的发生;而牙周病的发生也与不良的咬合关系导致的牙周组织受力不均有关,容易引发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等。
(二)对面部美观的影响
错颌畸形会严重影响面部的美观,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例如,严重的反颌会使面部呈现“地包天”的外观,上颌前突会导致面部凸面型,下颌后缩会使面部呈凹面型等,这些都会影响个人的容貌形象,进而影响患者的社交、心理健康等。
(三)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长期的错颌畸形导致的咀嚼功能障碍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进而可能影响全身的健康状况。例如,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等。而且,口腔内的慢性炎症等也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影响全身其他器官的健康,有研究表明,口腔感染可能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四、错颌畸形的诊断与评估
(一)临床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触诊等方法对患者的牙齿、颌骨、面部等进行全面检查。视诊可以观察牙齿的排列情况、颜色、形态,面部的对称性等;触诊可以了解颌骨的大小、形态、质地等。例如,检查牙齿是否存在拥挤、稀疏、扭转等情况,触摸颌骨是否有异常的突起或凹陷等。
(二)模型分析
取患者的牙齿印模,制作牙齿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可以更精确地了解牙齿的排列、牙弓的形态、上下牙弓的颌关系等情况。可以测量牙齿的宽度、牙弓的长度、牙弓的拥挤度等指标,为制定矫正方案提供依据。例如,计算牙弓拥挤度,通过测量牙弓现有长度和牙齿总宽度,两者的差值就是牙弓拥挤的程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拔牙等矫正措施。
(三)X线检查
常用的X线检查有曲面体层片、头颅侧位片等。头颅侧位片可以用于分析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颌骨的位置关系、牙齿与颌骨的相对位置等。通过测量头颅侧位片上的各项角度和线距,如SN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ANB角(鞍鼻点上齿槽座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来评估患者的颅面生长发育状况和错颌畸形的类型,为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错颌畸形的矫正方法
(一)早期干预矫正
对于一些处于生长发育早期的儿童,当错颌畸形处于萌芽阶段或有发展趋势时进行早期干预矫正。例如,对于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通过佩戴简单的矫正装置来纠正不良习惯,如吮指习惯的儿童可以佩戴吮指破除器等。早期干预可以利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引导颌骨和牙齿朝着正常的方向发育,避免错颌畸形进一步加重。
(二)传统固定矫正
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矫正方法之一。通过在牙齿上粘结托槽,然后用弓丝等来施加力量,逐步移动牙齿,达到矫正牙齿排列不齐、调整颌关系等目的。传统固定矫正需要患者定期复诊,调整弓丝的力量,一般矫正疗程相对较长,通常需要13年左右,但矫正效果较为稳定。例如,对于牙齿拥挤、牙齿排列不齐的患者,通过固定矫正可以将牙齿排列整齐,调整上下牙弓的颌关系等。
(三)隐形矫正
隐形矫正采用透明的可摘矫正器,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美观度较高。矫正器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能够精确地控制牙齿的移动。隐形矫正需要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佩戴矫正器,一般每两周左右更换一副新的矫正器,逐步移动牙齿达到矫正的目的。隐形矫正适用于一些轻度至中度的错颌畸形患者,尤其是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四)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骨性错颌畸形患者,单纯的正畸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即先进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调整上下牙弓的位置,然后进行正颌手术,移动颌骨到正常的位置,最后再进行正畸治疗来调整咬合关系。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正畸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密切合作,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改善面部外观和咬合功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