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中节指骨骨折是什么病
近中节指骨骨折是发生在手指近侧指骨部位的骨折,病因包括外伤、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康复护理包括固定期间观察患肢和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拆除固定后进行早期和后期康复训练,了解相关内容对患者诊治和康复重要。
一、病因
1.外伤因素
直接暴力:如手指受到重物砸击、碰撞等直接作用于近节指骨的情况。例如,工人在操作机械时,手指不慎被卷入机械部件中受到直接砸压,容易导致近中节指骨骨折。这种情况下,暴力作用点直接作用于局部骨骼,造成骨折的可能性较大。
间接暴力:常见于手指过度屈伸时产生的应力作用。比如,手部处于伸展状态时受到突然的屈曲外力,或者屈曲状态时受到突然的伸展外力,都可能使近中节指骨承受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应力而发生骨折。例如打篮球时,手指与他人碰撞或自己手指过度屈伸抢球时,易引发近中节指骨骨折。
2.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骨骼相对较软且韧性较大,但在受到较大外力时仍可能发生骨折。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手指的外伤,由于其骨骼的特点,近中节指骨骨折相对较常见。例如儿童在攀爬或奔跑过程中,手指容易被扭伤或碰撞导致骨折。
成年人:成年人因工作或运动等原因,手部受到外伤的几率也较高。例如从事建筑、机械加工等行业的成年人,手部受伤风险较大,近中节指骨骨折是常见的手部骨折类型之一。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骼强度下降,即使受到相对较轻的外力,也可能发生近中节指骨骨折,且骨折愈合相对较慢。
3.生活方式因素
运动爱好者:如进行篮球、足球、攀岩等需要手部频繁活动或承受较大冲击力的运动时,手指受伤风险增加,近中节指骨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攀岩者在攀爬过程中,手指需要频繁抓握岩壁,若抓握不当或受到意外撞击,容易导致近中节指骨骨折。
从事特定职业者:如木工、电工等需要经常使用手部工具的职业,手部受伤机会多,近中节指骨骨折的可能性较大。比如木工在使用电锯等工具时,若操作不当,手指容易被锯伤导致近中节指骨骨折。
4.病史因素
有骨骼疾病者:本身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骨骼相关疾病的患者,骨骼的强度和完整性受到影响,发生近中节指骨骨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例如骨质疏松患者,其骨骼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轻微的外力就可能引发骨折,包括近中节指骨骨折。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手指活动或按压时,疼痛会加剧。例如患者手指活动时,近中节指骨骨折处会有刺痛或胀痛感。
肿胀:骨折后局部组织受损,血管破裂出血,导致骨折部位肿胀。一般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肿胀,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加重。例如受伤后的手指近节会明显变粗,皮肤可能出现轻微瘀青。
畸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手指近节的畸形,如骨折端移位明显时,可表现为手指的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等。例如骨折端向掌侧或背侧移位明显时,手指外观可看出异常的弯曲或缩短情况。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折断端的影响,手指的正常活动会受到限制,患者难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握拳等动作。比如近中节指骨骨折后,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弯曲或伸直手指。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如成年人准确,除了局部的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外,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而且儿童的骨骼塑形能力较强,部分骨折可能在外观上畸形不明显,但仍存在骨折的情况,需要仔细检查。例如儿童近中节指骨骨折后,可能只是手指活动稍有受限,但外观上不太容易察觉明显畸形,容易被忽视。
老年人:老年人近中节指骨骨折后,由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较慢,且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健康问题。此外,老年人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受伤后的康复过程可能较长。例如老年人近中节指骨骨折后,不仅骨折部位恢复慢,还可能因为长期固定导致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手指近节的外观,包括有无肿胀、畸形、皮肤瘀斑等情况。通过视诊可以初步判断骨折的大致情况,如是否存在明显的畸形等。
触诊:触摸骨折部位,检查有无压痛、骨擦感等。骨擦感是骨折的典型体征之一,当用手触摸骨折部位时,可感觉到骨折端相互摩擦的感觉。但在检查时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加重患者疼痛和损伤。
活动检查:检查手指的活动范围,了解骨折对手指功能的影响程度。通过活动检查可以判断骨折后手指的活动受限情况,从而初步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近中节指骨骨折的常用方法。X线片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向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通过X线检查能够明确是否存在骨折以及骨折的具体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可以明确近中节指骨是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还是粉碎性骨折等。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骨折端移位明显、涉及关节面等情况时,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如骨折块的三维结构、关节面是否受累等。例如当近中节指骨骨折合并关节内骨折时,CT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有助于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骨折端移位不明显、骨折位置相对稳定的近中节指骨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无明显移位的横形骨折等。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手法复位后进行外固定,如使用小夹板、石膏托等固定手指,限制手指的活动,促进骨折端的愈合。固定时间一般需要3-6周左右,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骨折端移位明显,手法复位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或者骨折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涉及关节面的骨折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明显成角、短缩移位,影响手指功能和外观的情况,或者近中节指骨骨折合并手指神经、血管损伤时,需要通过手术来恢复骨折的正常解剖结构,修复受损的神经和血管等。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克氏针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将骨折端复位后,用克氏针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五、康复护理
1.固定期间的护理
观察患肢情况: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例如观察手指的颜色、温度、有无麻木等感觉异常以及手指能否活动等。如果发现手指出现苍白、冰凉、剧烈疼痛或感觉减退等情况,可能是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注意固定用的石膏或夹板等的清洁,避免受潮或污染。如果固定装置被污染,需要及时进行清洁处理,以防止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2.拆除固定后的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早期可进行手指的轻柔屈伸活动,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例如开始时可以进行缓慢的手指握拳、伸展动作,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次数逐渐增加。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手指关节的活动度恢复,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后期康复训练: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手指功能训练,如捏取小物件、进行手指的对指运动等,以恢复手指的精细运动功能。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同时,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的骨折愈合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近中节指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手部骨折类型,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以及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近中节指骨骨折的发生、表现和治疗康复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