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出血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口腔局部因素如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龈炎、牙周炎、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全身系统性疾病因素如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糖尿病、内分泌紊乱(妊娠期、青春期内分泌变化);其他因素如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不正确刷牙方式)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牙龈红肿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不断堆积后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结石则是牙菌斑矿化形成的,会持续刺激牙龈,加重炎症反应。例如,多项口腔医学研究表明,长期不注意口腔清洁,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的人群,牙龈红肿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口腔卫生良好者。青少年由于口腔清洁意识相对较弱,且喜欢吃甜食等,更容易出现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导致的牙龈问题;女性在生理期时,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使原本存在的牙龈炎症加重,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情况;有吸烟习惯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促使牙菌斑、牙结石对牙龈的刺激作用增强,增加牙龈红肿出血的风险。
2.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炎症会使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容易出血,同时伴有牙龈红肿、质地松软等表现。研究发现,牙龈炎患者的牙龈沟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出血。儿童时期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容易患上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改变,牙龈炎的发生率会升高,这是因为激素变化影响了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牙龈炎的发病风险增加,且牙龈红肿出血的症状可能更难控制。
3.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病情比牙龈炎更严重,除了牙龈红肿出血外,还会出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其发病与牙菌斑、牙结石、遗传、全身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炎症程度较重,出血倾向更明显。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原因,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更容易患牙周炎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吸烟者患牙周炎的概率远高于非吸烟者,且病情进展更快,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更严重;患有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患者,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也会加快,牙龈红肿出血情况较为突出。
4.食物嵌塞:食物嵌塞是指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挤压嵌入相邻牙齿的牙间隙内。食物嵌塞会压迫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局部发炎、红肿出血。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缺失牙等情况容易引起食物嵌塞。青少年牙齿替换期,牙齿排列可能不太规整,容易发生食物嵌塞;老年人牙齿缺失后未及时修复,邻牙移位也会导致食物嵌塞,进而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咬合关系不良的人群,如深覆合、深覆盖等,也较易出现食物嵌塞引发的牙龈问题。
5.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刺激,引起牙龈炎症,出现红肿出血。比如,修复体边缘不贴合、表面不光滑等情况。佩戴假牙的中老年人群,如果假牙制作不合适,容易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曾进行过不规范补牙的患者,补牙材料边缘刺激牙龈也可能引发牙龈问题;妊娠期女性如果佩戴不合适的假牙,由于孕期激素变化,牙龈对刺激更敏感,更容易出现红肿出血。
二、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牙龈红肿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内异常白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牙龈出血,常伴有牙龈肿胀。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白血病患者早期症状之一就是牙龈红肿出血。儿童和青少年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之一,若出现牙龈不明原因的红肿出血且伴有发热、贫血等症状,需高度警惕白血病;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也可能因血液系统异常出现牙龈问题;女性白血病患者在生理期时,牙龈出血可能会加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主要是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容易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研究表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牙龈出血发生率较高。儿童期发病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牙龈红肿出血可能较为明显;妊娠期女性若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孕期身体负担加重,病情可能会波动,牙龈出血情况也可能变化;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病情控制相对较难,牙龈出血问题也更需关注。
血友病: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牙龈出血是常见症状之一,且出血时间较长。男性患者居多,有家族遗传病史。儿童期患有血友病的患者,在口腔活动如刷牙等情况下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青少年和成年患者若未规范治疗,牙龈出血问题会反复出现,且可能因出血引发贫血等其他并发症;女性血友病患者在生理期时,牙龈出血可能会加重,需特别注意口腔护理。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牙龈炎症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口腔卫生状况相对较差,且血糖波动较大,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由于孕期激素和血糖变化,牙龈对炎症刺激更敏感,牙龈红肿出血的风险增加;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理想,也可能出现牙龈相关问题,但相对较少见。
3.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内分泌变化:女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出现红肿出血。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妊娠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否则牙龈问题可能会加重;中晚期妊娠时,由于子宫增大,孕妇可能口腔活动不便,口腔清洁难度增加,更易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产后随着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牙龈炎症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如果孕期牙龈问题未得到有效控制,产后仍可能持续存在。
青春期内分泌变化: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即青春期龈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口腔卫生习惯如果不好,就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男性和女性青春期都可能出现,但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相对更明显,可能症状会稍重;青春期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牙周炎,影响牙齿健康。
三、其他因素导致牙龈红肿出血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红肿出血。例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约有30%-50%会出现牙龈增生,进而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容易出现牙龈问题。老年患者由于可能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更要注意药物对牙龈的影响;女性患者如果在服用相关药物期间出现牙龈红肿出血,要考虑药物因素的可能;儿童一般较少因药物导致牙龈问题,但如果有特殊疾病需要长期服用特定药物,也需密切观察口腔情况。
2.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吸烟会影响口腔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牙龈炎症的发生风险,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吸烟者的牙龈沟内炎症介质水平往往较高,牙龈出血概率比非吸烟者高很多。青少年吸烟者由于口腔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牙龈更容易受到吸烟的不良影响;女性吸烟者如果同时处于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牙龈红肿出血可能会加重;老年吸烟者由于长期吸烟,牙龈问题通常更为严重。
酗酒:过量饮酒会影响机体的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间接导致口腔健康问题,如牙龈红肿出血。酗酒者往往营养不均衡,维生素等摄入不足,影响牙龈健康;男性酗酒者相对女性更多,其牙龈红肿出血的发生率可能较高;长期酗酒的老年患者,牙龈问题可能更为复杂,且治疗效果可能不如一般人群。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力度过大、刷牙方向不正确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损伤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很多人刷牙时用力过猛,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刷牙习惯不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正确教导刷牙方法,也可能采用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损伤牙龈;女性可能更注重口腔美观,但如果刷牙方式不当,同样会引发牙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