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炎是什么意思
上颌窦炎是鼻窦炎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局部因素、牙源性感染等引起,有全身和局部症状;慢性多由急性迁延、解剖异常、全身性因素等导致,全身症状轻,局部有相应表现。诊断通过症状体征评估、影像学(鼻窦CT等)、实验室检查。治疗急性以药物为主,无效可手术;慢性药物包括激素等,手术常用鼻内镜术。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全身症状明显、治疗要谨慎,成人局部症状突出、需注意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人群易复发、要管理基础疾病并调整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治疗达最佳效果。
一、上颌窦炎的定义
上颌窦炎是指上颌窦发生的炎性疾病,上颌窦是鼻窦的一部分,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上颌窦炎可分为急性上颌窦炎和慢性上颌窦炎。
(一)急性上颌窦炎
1.病因
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可累及上颌窦。例如,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炎症蔓延至上颌窦,导致窦口阻塞,窦内空气被吸收形成负压,进而引发感染。
鼻腔局部因素也可导致,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等,这些病变会阻碍上颌窦的引流,使上颌窦容易发生炎症。
牙源性感染也是急性上颌窦炎的一个重要病因,上颌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相邻,若磨牙发生感染,细菌可通过牙根周围的组织蔓延至上颌窦,引起上颌窦炎。例如,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炎症可能扩散至上颌窦。
2.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全身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可能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等。
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是由于鼻腔黏膜肿胀及分泌物增多所致;流涕,脓涕较多,可为黄色或黄绿色,前组上颌窦炎的脓涕可从前鼻孔流出,后组上颌窦炎的脓涕可向后流入咽部;头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急性上颌窦炎的头痛多为前额部、面颊部疼痛,疼痛在晨起时较轻,午后加重,这与上颌窦的解剖位置有关,夜间睡眠时窦内脓液因体位改变而刺激窦口,晨起时引流逐渐通畅,疼痛减轻,午后窦内脓液又因重力作用积聚,疼痛加重;局部压痛,上颌窦前壁有压痛,即面颊部有压痛感。
(二)慢性上颌窦炎
1.病因
多由急性上颌窦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急性上颌窦炎时,若治疗不彻底,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炎症持续存在,可逐渐转为慢性。
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是慢性上颌窦炎的重要发病基础,如窦口狭窄、鼻道复合体结构异常等,这些异常会长期影响上颌窦的引流和通气,导致炎症反复发生。
全身性因素也可能参与慢性上颌窦炎的发生发展,例如,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的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慢性上颌窦炎,且病情容易反复。
2.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萎靡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
局部症状:鼻塞,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程度轻重不一;流涕,脓涕,量多少不等;头痛,不如急性上颌窦炎明显,可为钝痛或闷痛;嗅觉减退或丧失,多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嗅觉减退,是由于嗅区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或阻塞所致。
二、上颌窦炎的诊断
(一)症状和体征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头痛等的发生时间、程度、规律等。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检查鼻腔黏膜情况,查看有无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以及上颌窦区域有无压痛等体征。
(二)影像学检查
1.鼻窦CT
是诊断上颌窦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鼻窦CT可以清晰地显示上颌窦的解剖结构,观察上颌窦内是否有黏膜增厚、积液、息肉形成、骨质破坏等情况。例如,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鼻窦CT表现为上颌窦黏膜增厚超过4mm,窦内可见液平面等。
2.鼻窦MRI
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时可能会采用鼻窦MRI检查。它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上颌窦内黏膜的病变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一般不作为上颌窦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三)实验室检查
对于怀疑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此外,对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科相关检查,如牙齿的X线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牙源性感染病灶。
三、上颌窦炎的治疗原则
(一)急性上颌窦炎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考虑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一般首选针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病原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用药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可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改善鼻腔通气,促进上颌窦的引流。
黏液促排剂:可以促进鼻窦分泌物的排出,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有助于将上颌窦内的脓性分泌物排出。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促进上颌窦的引流。对于儿童患者,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压力过大引起不适。
2.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存在明显解剖异常影响引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鼻内镜下上颌窦开窗术等,通过手术开放上颌窦口,改善上颌窦的引流情况。但手术治疗一般是在药物治疗无效后的选择。
(二)慢性上颌窦炎
1.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小剂量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存在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
抗生素:对于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但一般疗程相对较长,且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避免滥用。
黏液促排剂:继续使用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分泌物的排出,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
鼻腔冲洗:同样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长期进行,有助于保持鼻腔清洁,促进炎症的消退。
2.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主要手术方式。通过鼻内镜下的手术操作,开放上颌窦口,清除上颌窦内的病变组织,如息肉、炎性肉芽组织等,重建上颌窦的正常引流和通气功能。对于儿童患者,手术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四、不同人群上颌窦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上颌窦炎
1.特点
儿童上颌窦炎的全身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如高热、精神萎靡等,局部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容易被忽视。此外,儿童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窦口相对宽大,炎症容易扩散,但另一方面,儿童的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在适当治疗下炎症恢复可能相对较快。
2.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方面: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于2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但要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肝肾功能等情况。
鼻腔冲洗: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引起儿童的不适和损伤鼻腔黏膜。一般建议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鼻腔冲洗。
手术方面:儿童上颌窦炎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要非常谨慎,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时才考虑手术,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需求。
(二)成人上颌窦炎
1.特点
成人上颌窦炎的局部症状相对更为突出,如头痛、脓涕等,但全身症状相对较轻。成人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相对稳定,炎症的发展和转归相对有一定的规律性。
2.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成人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根据病情和病原体合理选择,避免与其他可能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要按照疗程和剂量规范使用,避免长期滥用导致不良反应。
生活方式:成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上颌窦炎的发生和复发。例如,长期吸烟的人患上颌窦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戒烟后有助于减少上颌窦炎的发病几率。
(三)患有基础疾病人群的上颌窦炎
1.特点
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上颌窦炎容易反复发作,病情相对较重,治疗难度较大。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上颌窦炎的炎症不易控制,容易迁延不愈。
2.注意事项
基础疾病管理: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上颌窦炎患者,首先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利于上颌窦炎的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免疫功能,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等。
治疗方面:在治疗上颌窦炎时要更加积极和全面,根据基础疾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上颌窦炎,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上颌窦炎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调整降糖药物的使用,确保血糖稳定。
总之,上颌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了解其定义、诊断、治疗及不同人群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上颌窦炎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